我并不崇尚成功学,我这里所说的loser,只是那些自认为生活工作并不如意的人。其实所谓的loser都不是别人给你定义的而是你自己怎么看。
但是他们确实都有一些共同点。
缺乏自信、自我设限、没有积极的准备
有的人认为自己只有这种能力,只能过这样的生活,对未来没有期待,其实这些都是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也没有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
我有一个朋友,职校毕业后,上了几年班,就开始做全职太太,最近孩子大了,准备找工作,不,是准备让她公公找工作。她认为自己没什么能力,连托关系安排好的工作也缺乏自信,怕做不好,可见,几年的全职生活让她失去了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如果她在家期间仍然不忘记学习不光顾着吃喝享乐呢?这又让我想起那个打道回府的前同事,因为不够自信害怕挑战也因为准备不够吧。
只有想法、借口太多、没有行动
只想不做,是永远不会成功的。另一个朋友,他30岁不到的时候因为自己的中专学历而觉得前途渺茫,我说你去自学考吧,他说我考出来都30岁了,有什么用啊。如今他30过了一半了,再次因为学历问题,职业发展受限,痛苦不已,想要去买学历,如果当初就下定决心去做,现在该是另一番景象,不过目前来说我倒觉得他应该花点钱去为自己的专业充电。没有学历并不代表没有能力,只要证明给别人看。
不愿尝试、缺乏赌徒心理
上世纪有很好的经济时代,很多人都因为眼光和胆识,投资成功,获得了第一桶金,有了钱,再生钱就容易了。赌徒的精神不是一般人能具有的,能有这样的精神的人即使不成功,也不会平庸。我是属于胆子较小的,但是我小时候却做过几件让我一生都受益的事情。成为全国第一个给某品牌发感谢信的客户,接受他们的邀请,拍摄了电视广告。还有电台点播成功等。令我明白,只要敢尝试,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情商低下,不能控制自我情绪
这样的人除非是天才,不然没人能长期跟你合作。互联网社会就是基于分享层面的,懂的合作共赢的人才能在未来有所发展。
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专业能力、也没有学习能力
这些人一旦从学校毕业后,知识水平就停滞不前,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劳动,可替代性强,所以也没有什么竞争力,可参考上世纪的纺织女工,不过那都是时代造成的,人工被机器替代,目测将来还会有一批岗位会被机器人夺走,脱开“种族”之间的纷争不谈。将来的人们除了专业性要强,还要懂得交叉科学,未来人们可能不再需要“公司”等平台来支持自己的工作,如今流行的“斜杠青年”就是这种趋势下产生的,他们能过上自主、多元化有趣的生活。而这些都必须以拥有专业技能和知识迭代思维为前提。不过如今网络时代,大多数孩子都是网络土著,网络化时代的特点就是不断的知识更新、知识爆炸,相信以后这类人的状态一定会比前人好。
以上几点问题有一半来源于对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的不自信,一半是性格问题。性格问题很复杂,天生加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后天再去改是比较难的。但是如果能努力进行知识迭代,是一条自己能控制的路。
那么到底该学什么怎么学?
是像邱莹莹一样看成功学的书,每天都喊口号吗?
当然不是!
从学习元知识开始,类似于我们读书时候的语数英,
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 人类学
人类学的知识能从源头帮你梳理人类发展脉络,这样的溯源能让你看清人类行为的本质,避免片面的认知导致的困惑。
例如,超级都市的离婚率逐渐升高,并非由道德滑坡造成,而是源于物质基础被大范围巩固与满足。缘由在于,石器时代物质条件极其稀缺,而到农业时代,人类通过农业生产获得了剩余财产,历史上的人类首次面临个人财产的传承问题,所以男性通过建立婚姻制度,来确保女性对自己的忠贞,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一定是自己的后代,财产才能放心传承。人类学上,物质作为婚姻制度的基础,从稀缺迈向富足,离婚率增高的趋势必然发生。
2. 认知科学
认知科学作为元学科,是关于心智研究的理论和学说。比如大脑处理信息整体运作机制,能帮助你思考如何思考,学习如何学习,认知如何认知。
例如,人类都存在先天的理性障碍,例如生动性效应,人会被鲜活生动的证据攫取认知焦点而忽略抽象的统计规律。
3、健身理论与营养学
作为肉体存在形式的人,健康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的使用频次也很高。
4、哲学
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具体定性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有关。
哲学可以看作一种尺度。这种尺度的作用在于,从理性存在物本身出发,去寻找理性的本质(本源)以及自存与世界其他存在物的关系。
良好的哲学观有利于我们良好的三观形成。(真是重头学起啊)
5、逻辑学
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世间纷纷扰扰的事件都是由规律串联,由逻辑支持,我们能搞清楚就不会迷失在知识的汪洋中,也有利于帮助自己梳理自己的思路。
以上几点知识,也许大家会觉得比较虚,但是这些是基础,(其实是在补学校未尽的课),扎根好,比你看那些技巧类的书对人生的受益高千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