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拾看韩剧的往日爱好,90后,00后的女生们应该少有不看韩剧的吧~少不经事时期的我们看韩剧纯粹只是因为青春期荷尔蒙的作祟。男帅女美的玛丽苏剧情无论多么缺乏现实逻辑,多么狗血,我们还是看得如痴如醉,难以自拔。
以我一个资深韩剧迷的中年少女的眼光看来,韩剧貌似随着我们九零后的成长其自身也在成长。在这里我不太想吐槽中国国产青春偶像剧,可能中国市场上缺乏好的编剧,也可能因为别的原因,总之现在的国产偶像剧完全照搬韩剧初期的玛丽苏剧情,完全没有考虑到电视剧作为一种影视艺术,应该承担的艺术责任。之所以说韩剧在成长,是因为近年来陆陆续续看的一些韩剧确实可圈可点。它们有些大胆折射社会现实问题,深挖人性(《听见你的声音》);
有些则在影视剧的表现手法上大下功夫,试图触及今日社会中一些前沿领域:比如,智能时代我们的情感表现(《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有些试图在青春偶像剧的套路中反思作为青春偶像剧的套路,在这里我们竟然可以惊奇地发现编剧已经在思考写作的主体性这样深层的哲学话题了,并且巧妙地将其套用在看起来烂俗的剧情当中,就比如我最近看的韩剧——《偶然的一天》。
《偶然的一天》是我无聊中随意点开的一部剧,之后便沉迷其中。我不知道这部剧的编剧是谁,但我真心觉得这是一位十分合格并且优秀的编剧。这部剧我还没看完,但剧情的刚开始便很吸引人。这是少有的一部一开始不是因为男女主角的颜值而被吸引的韩剧。可以说女主长相非常之一般,并且严格意义上来说,女主并不是作为女主而出现,她一开始是以自以为是女主的女配身份而出现的,更特别的一点是,这部剧到了第四集的最后一秒,真正的男主才开始登场。用一句很摸不着头脑的话来形容这部剧就是:这是一部女主是女配,男主是群演的韩剧。
你有没有在某一刻,会觉得我们身处的世界是设定好了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固定的角色,沿着某种不属于我们的意志说话并且行动?这部韩剧貌似是要讨论这样的问题。它作了一个假设:如果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漫画世界,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则是漫画作者强加于我们的。这样的假设如果为真,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必须得承认,这部韩剧的编剧对我们身处的世界有着非同一般的思考。这样的剧情表现让我隐约觉得编剧有着一种反罗兰·巴特式的思维,即:作者没死。
罗兰·巴特的《作者已死》作为“后学”的一篇经典论文,反映现代西方知识生产者试图在思想界树立一种新的哲学观念,思维范式。深入探究这一思维革命背后错综复杂的历史逻辑与现实纠葛,我好像还没达到这种功力,但如果简单明了地说,作者已死要表达的是,写作的无目的性,也即写作没有现实的目的,不对现实产生直接的作用,作者也不是写作当中的权威,不是作者在支配写作,作者的神圣光环被罗兰·巴特骤然熄灭。
恰恰相反,《偶然的一天》赋予了作者如同上帝般的光环,作者的意志如同古典社会中上帝的意志。作者怎样画,人物就如同在一个舞台上,说着作者为你设定好的台词,做着作者希望人物做的事情。但也有作者预料不到的情况,假如漫画中的人物有了自我意识,他们不想按照作者的意志说话行事,他们想改变既有的设定值时,会发生怎样有趣的变化?由于我没有看完此剧,所以不清楚编剧会给出一个怎样的答案。但仅仅从我看过的刚开始的剧情看来,编剧真的是将玛丽苏与穿越老梗玩出了新花样。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怀疑论者,就如同哪位思想家说的:我怀疑一切,但我从不怀疑自己的怀疑。无论是人的问题还是现在流行的人工智能问题,我们人类,一直过分在意自己的主体性,由于在意主体性,我们做了很多区分,西方与东方,我民族与他民族,我者与他者,人与机器,这种二元思维模式又反过来加强了“我”对于我之主体性的在意。怀疑,并不是怀疑具体的事物的固定状态,而且对于一切事物之所以呈现的状态保持疑问,包括保持对于“我为什么这么想?”的疑问。
我不知道我又因为一部韩剧扯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