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今天让我把《论语》阳货篇第二十一小节读给你听。
17•2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亲们,又到了经典展示的环节了。今天这一节比较长,请各位亲们尽情自由展示吧。
【注释】
(1)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头不同,每年轮一遍,叫改火。
(2)期:音jī,一年。
(3)食夫稻:古代北方少种稻米,故大米很珍贵。这里是说吃好的。
(4)旨:甜美,指吃好的食物。
【译文】
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子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
【评析】
这一段说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间,围绕丧礼应服几年的问题展开的争论。孔子的意见是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守三年丧。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批评宰我“不仁”。其实在孔子之前,华夏族就已经有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习惯,经过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道德制度化,一直沿袭到今天。这是以“孝”的道德为思想基础的。
短短十五分钟已经有31人展示,为大家点赞,你们都是最棒的最坚持的诵读人。掌声送给大家。
点评:
100分!这小节很长,我担心你[微笑]我的担心多余了,你朗朗诵来,一气呵成[强][强][强][强][强]背了多少遍,可想而知[拥抱][拥抱][拥抱]背景明朗怡人,解读高屋建瓴!
岂敢岂敢。这一小节比较长,吓得我老早就看时间,那天亚楠和陈洁换了,吓死我了。还好还好,利用星期天顺利完成。又自己制作了一番,虽然不够精美但是自己很满意。
一气呵成似行云流水!
这么的章节诵读这么顺溜,厉害了!
这么长的一小节,你却演绎的如此精彩,一气呵成,真是太厉害了!
背景好美:春风十里,桃李含笑,却不如你的诵读美!
这一小节很长,却如行云,如流水,功夫到家,100个赞!
厉害了!这么长一节,背诵得如此熟练,功夫深!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为你点赞。
先把掌声送上!再把鲜花送上!然后再来细细品味!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侃侃而谈如行云流水,完美!
姐姐诵读如清泉汩汩流淌,一气呵成的背后足见您下的功夫深厚,向您的认真、精益求精点赞、学习!
神采奕奕的吴姐站在梅旁,如梅般娇艳、如梅般从容、如梅般大气、如梅般高洁!爱!真爱!真心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