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内向性格的人更喜欢孤独,更容易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而外向性格的人更喜欢关注外部的生活和活动;内向性格的人更喜欢独处和自我提升,而外向性格的人则更热衷于社交活动。内向性格的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目的性强,但节奏较慢,而外向性格的人更喜欢速战速决,他们习惯迅速做决定,更适合处理复杂的事情,同时也更喜欢冒险。
当代思想家苏珊·凯恩在《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中写道:“我们处在一个外向理想型的价值体系中,大家普遍认为善于交际、健谈的外向性格的人更为理想,也更容易成功。在一般人眼中,内向性格的人更敏感、严肃、腼腆,因此和外向性格的人相比,要稍逊一筹。那么,这种关于内向和外向普遍的看法是对的么?”
在回答苏珊·凯恩提出的疑问时,我们先了解一下人类性格的几种类型。心理学上一般把人类性格类型分为四种:冷静外向型,冲动外向型,冷静内向型,冲动内向型。也就是说,外向性格的人也很可能很害羞。牛人芭芭拉·史翠珊性格外向,但在公众场合却很容易晕倒。而内向性格的人也很有可能在公众场合谈笑自若,毫不怯场。内向性格的比尔·盖茨虽然不爱交际,但在公众场合依然口若悬河,魅力四射。
所以,内向并不必然等同于害羞。内向性格的人不一定会害羞,他在公众场合可能也会表现得更自如更出色。内向与怯场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和喧嚣的环境相比,内向性格的人更喜欢平和的环境。而外向也不代表在公众场合一定会表现得很自如很出色,相反,有些外向性格的人在公众场合怯场的很厉害。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些平时大大咧咧、性格外向的人,到了舞台上反而是脑中一片空白,脸色惨白,语无伦次,严重者就像芭芭拉·史翠珊那样晕场。而我的性格中内向要多点,但我在公众场合时并不怯场,反而有一种很强的表达欲。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混淆内向和害羞这两个不同概念的词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内向和害羞之间存在很多重叠的地方。而大部分人又不善于从更细化的方面去区分这两个词汇。
美国加州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创造力很强的人虽然不乏社交能力,但他们更倾向于内向。内向者的创造力更容易持久不衰。心理学家认为,内向性格的人之所以在创造力方面更具有优势,是因为内向性格的人更能适应孤独,将更多注意力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抗周边事物干扰的能力要强于外向性格的人。这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当其他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时,内向性格的人会倾向于与孤独做朋友,选择独处,如果你选择一棵苹果树坐下,那么你被苹果砸中的可能性会更大。
现实中,创造型人才大多性格偏内向,但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其长期独特的行为模式所决定的。他们只有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反复权衡、仔细分析,才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或创新,这让他们更愿意选择把孤独当做朋友。再加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其周边很难有“共同语言”的对象,或者因为“文人相轻”等原因,他们更不愿意与其他人有过多的言语交流。诸如此类表现,在外人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内向性格。实际上,内向性格的人,当其个人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例如由技术岗转入技术管理岗,其性格也会逐步发生较大的改变,这也是“形势所逼”造成的。
此外,很多拥有创造力的人看起来很内向,其实并不是没有社交能力,只不过他们不是那种热爱社交活动的性格而已。现实中这种优秀的人不多见,反倒是那些社交能力一般却又爱混圈子、经营无效人脉的人比较多。其实同理可推,这种所谓“外向”的人基本没有什么真本事和创造能力。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内向性格的人,在外向性格的人面前没必要自愧不如,而是应该选择更擅长的方面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