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知识,也就是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在小学就开始接触,这时候,是几乎不会自发觉得学这些有意思的。作业阻碍了玩,自然会扼杀学习这些知识的一点点兴趣。而且,学这些也敌不过和别人玩,看电视。
学习是个非常要求主动性的过程。由于小时候因为上述原因,主动性难以落实,所以学习的兴趣必不可少。
另外,如果提前对知识有大概的了解,可以说基本会了时,再认真听讲,一边回味以前的知识,一边享受同龄人中的优越感,学校的上课体验也会很好。
孩子受身边人影响最大,尤其是父母。无论是克服学习的挫折,还是培养对这些知识的兴趣,离开父母都是不可取的。父母在早期也是孩子的榜样,这榜样的带头作用不可少。另外还有需要早期养成的学习习惯。
当父母有了自己不会读书的观念时,教孩子只能找别人。这时,如果你被找去教,就很容易发生他主动性缺失的问题,一方面他不想回答你的问题,定位他不懂的地方的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如果你讲了新的东西,他也懒得把刚稍微听了的知识再加以应用。当讲的东西远低于自己的知识水平的时候,就会容易讲到没有办法,感觉怎么说他都不懂。
但是就算再简单的东西也可以从各个方面去理解,可以讲出不少东西来,他如果还没听懂,就暂时停下来,讲别的内容。缺乏主动性可以靠时间磨出神经系统的连接,每次都沿着上次不会的地方,把上次的内容多复习复习,就应该一次比一次容易懂了。
父母不能缺少和孩子一起努力的观念,不能觉得自己是生来就不会学习,这样也会把孩子的观念带偏。
学习无非就是记忆和理解的双重过程,只不过理解的缺失会从小学开始积累,成为难以跨越的鸿沟。
但是保持积累的态度是不能变的。家长应当主动在孩子前面,引领孩子学习,不懂的就教他,不会的就和他一起学,把学习融入生活,这样才能用最长的时间熟悉学习内容,花足够长的时间慢慢理解,还能增加学习乐趣。
所以,教别人,要先迅速对他熟悉和不熟悉的知识点有了解,然后迅速展开战线去各个方向磨熟悉度。每天如果磨到每个方向都开始没办法当然好,但是要兼顾学习的心情方面的感受。
提升主动性,让他主动说出自己想的东西还需要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