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有口头禅,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口头禅是在学校的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演讲比赛环节,因为比赛全程录像,结束后徐老大对我说演讲过程中,我说了很多的“对”。
我的反应是:嗯?
事后查看参赛视频,才发现自己确实如此。
随后开始给学生开班会在条件方便的情况下会让班委录制视频,以便优化。
当我们有了察觉后,变化就会自然发生了。
当我发现自己习惯在演讲过程中说“对”时,我说“对”的次数就减少许多了。
当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意识到DISC不同特质的人表现不一样时,理解之门就在你眼前了。
回到那个案例,只是察觉还不够,还需要借由这个契机反观内心,我为什么会习惯在演讲过程中突兀的加很多“对”字,而且自己毫无察觉呢?这句语言一定给我带来了我以为的好处。
深夜多次思考后发现:自己觉得不突兀是因为演讲的时候内心戏太足,觉得自己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在脑回路里跑了八百圈前因后果后,只对观众说出了暗暗为自己叫好的一个字--对!而自己习惯说这个字是因为,我内心是一个非常需要被认可,被鼓励的人。如果用DISC解释就是超级大的I。这个字能给自己带来能量。
再深一步思考,我们如果察觉到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如何借由语言调整自己的状态呢?
比如,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关注事情,行动迅速,常常在团队中扮演领导者角色的人(高D),其实可以在自己真正做的欠妥的时候,适当说出“对不起”。刻意练习自己承认错误的能力。
这一点在教练语言里有一些关联之处,教练的倾听能力要足够强大,能听出细微的差别,能用教练的语言转换客户的察觉和责任意识。帮助客户区分障碍和机会。理清什么是客户关心的事情,什么是可以影响的,而这其中又有什么是客户可以控制的。
举个例子~
当你的好朋友对着你抱怨遇到的困境,自己受限于现实,说了很多“我需要 什么 我需要什么 我需要什么 才可以什么的时候 ”
你可以问他“这是你的需要还是想要? 你想要什么呢?”
会将对方一下子拉到聚焦的状态,开始思考自己的目标,而不是着眼于障碍。
还比如你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相对关注自己”的人,可以留意自己语言里是不是常常用“我”开头。
语言可以显化你的责任意识,意识会左右你的语言用词。
请留意你的语言,留意你的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