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早上八九点钟,在去往县城的马路上一个女人见车就伸手去拦。
不管这个车是私家车,面包车还是大货车,不管车的新旧、车型,不管开车的是什么人,只要是往县城方向去的一辆不拉的伸手去拦。
而于此同时女孩A不停的去马路中央拉她,是的,她们是母女。
拉过来,她跑过去(马路中央),再拉过来,再跑过去。伸手拦,拦,拦,拦了几辆私家车没一个停的。
A有点怒了,你能不能别去拦了,一会客车就来了(等车时看到了几辆回程的客车),你怎么像从精神病院跑出来似的?边说边把她往路边拉。
可是,手刚一松开,她又跑过去了,她没有疯,A知道她是心里着急啊!怕女儿赶不上火车。
可是,着急也不是这么个着急法啊!
我都不着急你急啥?来的及的,A生气的说。
望着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女人,A既无语又无奈!而这一幕被就在跟前的堂哥看在了眼里。
今天是大年初二,是A回家过年的第七天,从回家开始算刚好一周。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她提前让朋友在网上帮她订了初二回北京的高铁票。
买的中午一点多的票。早上八九点钟,由于过年的原因老家的客车似乎没有跑(在路上等了半天也不见影)父母让堂哥(堂哥有车)把A送到几里地外的大马路边等,因为那里相对车多些。而母亲非要跟着去,说要把A送上车。
早上吃饭时母亲就说,等会我去送你吧,把你送到城里坐上去省城的客车我再回来。就是不知道到时有没有回来的车!A面目表情:不用,几百年前(十六岁离家)我出去你都没送过,现在却要送(意思是这不开玩笑吗),别说没车,有车也不用你送!
可是,母亲还是坐进了堂哥送她去等车的车里。
然后,就是开头的那一幕,堂哥看着她们母女俩拉扯了一会儿,可能也受不了了,就说:算了,我送她去县城车站吧!
母亲一听也不拦车了,利索的坐上了堂哥的车。
回家几天,每天不是睡到中午就是睡到下午,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因为A懒,而是一 家里太冷了,二 起来也无事可做,所以,还是躺着吧!尽管一二十斤(那真是纯棉花啊)的被子压的有点难受,可总比外面暖和些!
下午起来就追剧,一口气追到晚上十一二点,直到大家都睡了才依依不舍的关掉手机。
A知道,这几年自己似乎还是原地踏步,而家乡的变化亲戚朋友的变化却是明显的,比如:堂哥堂姐,表哥表弟,村里大狗子、二妞子个个都买了房有了车。
这每每又让父母艳羡的不行,每每当着A的面提起(意思是看看人家的孩子多有出息,自己家的,唉),A听到这些就头疼!
A变得越发不爱说话,不敢出门,怕见熟人!
经历了一些事,她也知道她和父母的鸿沟可能会越来越大,大到不可弥补。
天真的父母,还以为她是个好骗的小孩,装模作样的时不时来一发关心,殊不知在她心里,已经把他们放到了一个离心很远很远的地方!
从伦理道德来说,或许她是不孝的,可是,她管不了那么多,她只知道,谁对她好,她就对谁好,一生不长,而这个好是真好还是假好她会用心去感受并用心去体会,然后,做出回应。
父母从来不懂她,从来没理解过她,父母以自己的偏见以为她稀罕啥,而事实则刚好相反。
其实,她要的并不多,不过是父母多一点的爱和发自内心真诚的关心,可是,这些父母并不知道,或许知道了也做不到。
因为,她明白,她的父母跟人家的父母不一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不是她父母的性格和风格,他们做不到,做不到。
可她的内心对父母还是抱有幻想,抱有幻想。只要父母不改变对她的态度她就抱着她的幻想不放,不放,有时也会很累,可是,累,再累也不松手。
这一想就是三十年,一晃三十年过去了,父母越来越老,越来越糊涂,对她的态度没有更好也没有更坏。好多事情他们不是想不到就是想的过于简单,不知道做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做错了你给她说了,她依旧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做,结果是越做越错!
你说他吧,他会说:哦,没事,哦,知道了,然后,依旧我行我素。
可笑自己对他们还一直抱有幻想,并始终不放弃。并一坚持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啊!
她有时会想,对他们没有恨亦没有爱。
可是,这又算什么呢?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