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鲟游文化旅游公司孵化方言IP"闽南小阿嬷",粉丝突破800万成现象级账号

在抖音平台上,一位头戴"簪花围"、身着闽南传统服饰的"阿嬷"正掀起方言文化传播热潮。厦门鲟游文化旅游公司精心孵化的方言IP"闽南小阿嬷",自2022年上线以来粉丝量已突破800万,相关话题播放量累计达12.8亿次,成为方言文化类账号的标杆案例。这个看似土味的IP背后,是厦门鲟游文化旅游公司对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深度探索。

厦门鲟游文化旅游公司内容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林思颖透露,"闽南小阿嬷"的诞生源于一次田野调查:"我们发现90%的闽南年轻人已无法流利使用方言,但同时又对祖辈的俗语谚语充满好奇。"公司随即组建专业团队,历时三个月打磨出这个融合传统与时尚的虚拟形象。角色设定为一位"会说英文、爱玩抖音的时髦阿嬷",既有传统智慧又有年轻思维,完美契合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

内容创作上,厦门鲟游文化旅游公司摒弃了说教式传播,转而采用"轻知识+强互动"的模式。"闽南小阿嬷"每周更新的《俗语新说》系列,用情景剧形式演绎闽南谚语:在"食果子拜树头"一集中,阿嬷化身环保志愿者讲解感恩文化;"惊某大丈夫"则通过家庭喜剧传达性别平等观念。这些视频平均点赞量超50万,评论区常见"原来闽南话这么有意思"的感叹。

技术创新为IP赋能。厦门鲟游文化旅游公司开发的"方言AI助手",能实时生成闽南语字幕并标注发音要点;"闽南话挑战"互动滤镜让用户尝试方言绕口令,使用量突破300万次。最受欢迎的是"阿嬷语音包",用户可下载特色方言提示音,该功能使账号单周涨粉120万。

IP商业化路径清晰多元。厦门鲟游文化旅游公司围绕"闽南小阿嬷"推出系列衍生品:与本地老字号联名的"阿嬷古早味"礼盒年销50万份;开发的方言学习小程序付费用户达12万;线下主题活动"和阿嬷学讲古"场场爆满。这些变现渠道不仅实现IP价值转化,更带动了关联产业发展。

文化传承效益显著。厦门鲟游文化旅游公司调研显示,关注该账号的用户中,68%开始主动学习方言,42%带着长辈共同观看。泉州市教育局已将部分内容纳入乡土教材,超过200所学校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更令人欣喜的是,账号带动了蟳埔女服饰、惠安女头饰等非遗项目的关注度,相关手艺人收入增长3倍。

厦门鲟游文化旅游公司总经理表示:"'闽南小阿嬷'的成功证明,传统文化需要当代化的表达载体。"目前,公司正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客家话、潮汕话等方言领域,并计划推出"方言文化元宇宙"项目,让更多濒危方言在数字世界获得新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位"虚拟阿嬷"用乡音乡情,架起了连接代际的文化桥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