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偷影子的人》像是从蜜糖里跳出来一样,浑身甜蜜蜜的。这种甜蜜来自于作者所营造的温情、风趣、又让人深思的故事。还因为......它能把你带回初恋。
作者马克.李维是法国人,虽然看的是中文译本,也不减作者细腻的文风。在我阅读的小说作品里,几乎都是男作者。从保罗.柯爱略象征手法的深远,到米奇·阿尔博姆的深远与温情并重,到村上春树的沉重与深刻,马克是我喜爱的另一种风格,他能把纯净的东西带给读者。当然,可能只限于其中某些作品,因为我目前只看了这一本。他的风格有很大的跨越,正在看的《如果一切重来》就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了。
《偷影子的人》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隐喻元素——影子。
影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隐喻的用途。比如,我们经常说:“你把我当成是XX的影子了吗?”这里的影子有一种“替代”的意味。作者把生活中影子的各种隐喻都用在了小说里,但是他用得最多的是:真实的内在。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这个“我”始终没有名字,整部小说主人公的出现就是“我”。对于这一点,颇有个性。第一人称往往比其他人称更好地建立与读者的关系,从开篇你会感觉到主人公已经和你亲密无间了,就好像在倾听一个人的私隐和秘密一样,他是那么信任你,对你毫无保留。
当主人公知道自己有偷人家影子的特异功能时,他感到害怕。当然,这是虚构,现实中的人没有这种特殊能力。那么,这就体现了,当一个人读懂别人内在真实想法的时候会感到害怕,因为你是一个得到很多秘密的人,而且你在没有经过别人同意之下知道的。接着,你对那个人的态度也会有所改变。正如小说里,“我”偷了自己的死对头马格的影子,他说:
“我恳求我的脚,求它们不要再任意妄为,求它们不要再偷别人的影子,尤其一有机会就要把马格的影子还给他。”
“马格的父母完全不在乎他有没有写功课,我本来应该觉得这样很赞,可是却完全相反,我了解到这股突然的心酸所为何来:即使马格是我的敌人,我依然为他、为笼罩在这间屋子的冷漠而难过。”
读到这些描写,我感受到一个12岁少年的单纯和善良,也感受到,当你知道其中的原委,你会变得慈悲,这个人在你面前的形象会发生变化。主人公利用这样的特异功能读懂了很多人的心:他的妈妈、好友、学校的保安,以及最重要的初恋情人。从而调整自己对这些人的态度,也调整自己的行动。
我读着这部作品,时不时会有一种感觉:我在读一部心理学的“花式诠释”。“花式诠释”是我自己给它取的名。这种诠释没有心理学枯燥的理念,而是通过故事、场景把我们带入一种概念——影子,它到底寓意着什么呢?
小说里的影子,除了是通过它看透别人的内在,也通过它反映出自己的内在。
有光才有影,影子也可以说是一种投射。那么,光就是一些事件,让这些实体的实际形态显露出来。影子一般是黑的,是因为这些实体的实际一般存在于黑暗之处,那样这个实体才觉得安全。影子有实体原型的样式,亦有实体无法接受或者渴望的样式。比如,主人公的实体是弱小的,他渴望自己强大,就有了想象,觉得自己的影子变成是马格的了。在这里,“偷”其实是一种渴望,渴望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偷”,在小说的其他桥段里又是一种了解别人内在的渴望。所以,在小说里,象征或者隐喻的元素不只有单一的寓意,它放在不同的场景里,可以是多样的、丰满的。读者读起来也各有各的体会。
作者除了以人的角度来写影子,也从影子自己的角度来写影子。就好像一个脱离了主体的存在,从禁锢中解放出来,说起了真心话。比如这一段:
“其他的影子一直说我们没有选择,终此一生只能成为一个人的影子,必须要那个人有所改变我们才能提升。”
“我在逃亡,你不知道吗?”
这一段话很有趣。这是影子的自述。一方面,影子没有自主权,是个附属品,它的所作所为只能听从它的主体;另一方面,“逃亡”意味着放弃自己影子的本分,去“做别人的影子”,那就是丧失自我的特性,附和、模仿、失去真我,永远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影子说自己在逃亡,言下之意是它不喜欢和自己的主体呆在一起,从侧面道出了马格恶劣的内在,但我隐隐感觉到,每一个恶劣的内在都有故事。这是读到全书的第33页时,(15%的内容),我在读书笔记中这么写了下自己的揣测和感想。后来故事真的就是我想的这样,主人公得知了马格恶劣背后的故事,宽恕了他。
阅读时,当你嗅到了作者某些铺垫的原因或者故事的走向时,你会有一种成就感。这就是阅读时的“同步感”。“同步感”不是你完全能预测整个故事,而是隐隐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而你又非常认同且感觉到这些活生生的人物。
这几天正好在学习萨古鲁的内在工程课程,英文叫:Inner Engineering.
我觉得内在真的是一个工程,浩大的工程,它需要technology(技术)。俗世里的工程,我们需要设计、需要材料、需要人力来建造,那么个人的内在也需要,而做这些工序的只能由自己完成。虽然只上完第四课,却已感觉受益匪浅,喜悦与感恩交织。在读完《偷影子的人》的同时再上这个课,真是巧合,都在诉说内在。我们的内在是核心,是存在的中心,如果我们不自发去觉知,我们永远和中心背道而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感觉不快乐,没有活力,因为中心点遗失了,没有了动力的引擎。
“必须要那个人有所改变我们才能提升。”
这是影子说的话。
内在工程教导我们的也是这样。我们必须先要觉知到自己,才能获得提升。而这种觉知之后,你会发现一个重大的真理——这一切都是因为你自己。
悲伤、愤怒、快乐、喜悦、憎恶、受折磨,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自己。当你和自己的关系处理好了,你会感觉生活在天堂里。环境没变,其他人没变,变的是自己。这也是我在以往的文章里经常提到的,也是我在个人实践和成长中学习到的。它已经成为我的血液,每时每刻流淌着,我变得欢愉和轻盈。在我上到内在工程第四课的时候,我更加确信这一点,同时我也对家人、朋友的一些遭遇感到释怀。
在以前,每当我看到家人、朋友不快乐,受折磨,我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特别是家人方面。我总觉得自己应该伸出援手,甚至是经济上的帮助,他们才会有所改变。而现在,我确信,任何一切发生在他、她、它、他们、它们身上的事,都与别人无关,更是与所谓的原生家庭无关。人类历史那么长,每一个人类的存在的原因都是一样的,我们本着爱而诞生。为什么有些人不抱怨,有些人却会把自己的不如意、不幸怪罪于别人头上呢?用萨古鲁的话说,你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个人(你自己),你和任何东西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不要期望世界围着你转。
在第三课里,我重新认识了“responsibility”这个词,中文把它翻译成“责任”,真是太局限了,太局限了。因为这个词,我对自己,和对其他人都发生了改变。(关于对它的认识会在上完内在工程后整理出来,以另外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回到小说里,如果连自己的影子都想从自己身上逃亡的话,那这个人是有多么恶劣。所以,影子们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也是对每个影子的主体的心里话:
为每一个你所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为它们找回隐匿的记忆拼图,这便是我们对你的全部请托。
了解自己,像接下一个项目那样,和自己的影子交谈,在内在开始做一个工程,才是找回这些记忆拼图,找到点亮生命的光芒的开始。
然后,我们才能照出一个不一样的影子。
然后,影子不再抗拒自己的主体。
然后,才能如影随形。
【完】
夜莺
一只用文字唤醒人们的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