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在简书上写东西,竟然一年了。
本来今天也不会想来写什么,按照平时的计划,周二的上午是要写督导的材料,然而翻了一遍个案,发现并无特别想写的,索性再放放,我希望督导的帮助是在我内心感到需要之处,而不是一个任务。
所以,写材料,变成,我想写些什么,问题来了,写到哪里呢?
从初中到研究生毕业,写作都是在日记本上,现在家里还有初中的日记本,华丽的漫画封面,薄薄的一小册。我的字总是写很大,好像很想在这个世界更自由伸展一些。慢慢到了高中、大学、研究生,品味变得低调一些,开始用厚厚的日记本,纯色的封面。也许,我写了五六七八本,也许……我记不得了,毕业后,这些日记都烧掉了,祭奠一场学生时代的漫长恋情。开始显得很悲壮,义无反顾,之后常常感到后悔,那些东西其实只属于我个人,文字所记,岁月流淌,心里放下的时候,文字只是岁月的记录而已。偏偏年少时,有很多心情,很多冲动。
言归正传,日记本后的时代,是碎片的、居无定所的时代,无论是生活本身,还是写作、写日记这件事。线上工具的兴起,让我把很多心情、想法,或隐晦、或直接的记录在微信、微博、电子日记本、简书等等媒介上,当然,还有一本上锁的日记本(但总觉不够安全)。所以,我失去了,原始的乐园。直至今日,我仍旧怀念纸上书写的感觉。
我在想,我把自己分成很多份,记在不同的地方,不知为何,今日,当我想写点什么的时候,我想先看看我在不同地方留下的自己是什么样。
我先打开简书,事隔一年。之前为何不再写,也是因为曾经参加一个写作项目,连续7年,每周一篇,坚持了差不多一年的。在冬季的某个傍晚(很神奇,北京冬天像没有傍晚一样,转瞬即逝),我突然心生感慨,“写作这件事仿佛成了任务,成了负担,如果我发自内心的热爱,为何要用某种规则、方式来推动自己,也许,这样的自我束缚和逼迫,可以停一停了。” 故而决定退出。虽然此后一年文字记录少了很多,但,我终不会离开。
我看了看之前写的东西,很喜欢,我竟然很喜欢自己的文字,本以为会觉得有点幼稚或者什么浅薄,但发现完全没有,甚至过往是更鲜活的,而慢慢稳定下来的自己是麻木的,变成了黑白灰的屏幕,整日上演重复的剧种,觉得日子有些被荒废,却明明做了些什么貌似没有荒废,其实还是荒废,心里的热度不知道跑哪里了。
过去的两年,我常常有很多焦虑与恐惧,因为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我的文字里渗透着这些惶惶不安。而今回首,感恩诸佛加持,我竟能稳定下来,平凡度日。
还有很多想说,来日方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