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这就是儒家思想的部分内容, 什么意思呢?有些人可能现在赶紧去找度娘了,这么几句话就足够让人深思许久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抛弃前话,就问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字足矣。
孔子在当时适当地吸收了老子对礼制的一些见解,但又屏弃了老子思想中的消极成分。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孔子加以吸收、改造和创新,早期的儒家学派终于诞生了。
儒家学说以"仁"为中心,提倡"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仁义",倡导"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德治",重视伦理道德教育。
孔子把仁视为最高品德,并以此为据形成了“仁政”理想政治。关于仁的内涵,孔子认为主要有两层,一是克己复礼;二是仁者爱人。对内克己,对外爱人,最终在思想和行为上符合礼的要求,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仁是一种美德,可以把人培养成谦谦君子,但也容易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为什么在同样的思想下会让人有不同的结果呢,这就要涉及到儒家的互联网思维了。我们都知道,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有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战国时期的儒家八派,是当时"百家争呜"中内部出现的派别,它们之间的观点很不相同,但都自认是代表孔子的儒家思想。都是从“仁”字出发,却衍生出了这么多的思想学派,就像一张网,中间是“仁”字,四周开始蔓延新的对于“仁”字的见解,可见当时的学士对于自己有着非常独到的思维,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感知其精髓所在,而这种透过表面去看到本质的思维在现在看来是非常难得的,所谓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哲学理论就是从那时开始繁衍,可见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互联网思维了,只是还不够明显而已。
再让我们放眼望去,古希腊哲学家们,他们对于哲学有自己最独到的见解呢,那是因为他们善于探索,善于创新,对世间所有事物都持有怀疑的精神,他们热爱思考,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众人,不怕众人的反驳和批判,说出其真理所在。当然,我所说的真理绝不是永远的真理,后人总有方法用他们自己的真理继续批判其旧的真理。
互联网思维是永无止境的,就好像一张没有限度的网,你永远不知道它的边际可以扩展多长,但你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逐渐延伸这张大网的长度和它的宽度。我想这就是思考才能带给我们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