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瓶梅》里,有两个叫“六儿”的女人。
一个是潘金莲,因为在家里排行老六,所以小名叫“潘六儿”。
还有一个女人叫“王六儿”,也是家里的老六,但她没有别的名字,就叫王六儿。
这两个“六儿”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作者把她们当镜像来描写:
1.都出身底层。潘金莲的父亲是个裁缝,而王六儿的哥哥是个屠户。
2.最初都是嫁给身份低贱的男人为妻。潘金莲的原配丈夫是卖炊饼的武大郎,王六儿的丈夫是西门庆绒线铺的伙计韩道国。
3.都跟自己的小叔子有瓜葛。但区别在于潘金莲撩武松不成功,王六儿跟自己小叔子韩二有一腿,而且是她丈夫默许的。
4.都妩媚风流,做了西门庆偏宠的情妇。只是潘金莲对西门庆有感情,与他一起毒杀武大郎后,做了他的小妾。而王六儿只图西门庆的钱,没进他家的门,始终对丈夫不离不弃。
这两个女人如果从西门庆的角度看,潘金莲比王六儿好得多。
她不但相貌更美,而且对他一片真心,会给他写情诗、弹琵琶,会因他宠幸别的女人而吃醋。会在他死后,扑在他的灵前痛哭。
而王六儿表面上奉承西门庆,为了迎合他的低级趣味,无所不能。但实际上只图他的钱,等他一死,王六儿就跟她丈夫卷了他的几千两银子逃跑了,一点儿情分都没有。
而在作者冷峻客观的笔下,王六儿的结局,比潘金莲好得多。
在西门庆死后,潘金莲跟西门庆的女婿陈敬济偷情。东窗事发后,被逐出了西门府。最终于32岁,惨死在小叔子武松的刀下。
而王六儿与丈夫卷款逃跑后,上东京投奔女儿。靖康之乱后,与丈夫还有一个何官人在乡下同居。丈夫与何官人先后去世,年过半百的王六儿嫁给了小叔子韩二,两人生儿育女,守着几亩田地,过着平凡夫妻的日子。
那么,同样的底层出身,相似的人生经历,为什么王六儿的结局比潘金莲好?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写两个“六儿”,表达了什么思想观念?
一、出轨不是原罪,杀人才是
在《水浒传》里,凡是出了轨的女人,不管是什么理由,值不值得同情,都是犯了滔天大罪,必须被英雄好汉乱刀砍死。
而《金瓶梅》的作者没有这种大男子主义的道德观。凭什么男人就可以三妻四妾,女人一出轨就得死?
他笔下的女人大多数都不是贞妇,但只要没做伤天害理的事,都有比较好的结局。孟玉楼、王六儿、李娇儿、李桂姐,都是如此。
潘金莲之所以会死,不是因为她出轨,而是因为她杀了武大郎,后来还间接害死了宋蕙莲、李瓶儿母子。
出轨只是私德问题,不侵犯他人的生命财产权利,罪不至死;而杀人就剥夺了他人的生命权,危害社会,所以带有深重的罪孽。
潘金莲身上背着好几条人命,她最后落得被武松杀死的下场,是因果报应,罪有应得。
而王六儿尽管一生多次出轨,但始终没有杀人害人,对丈夫有一定的情义,所以不需要以死谢罪。
二、爱情不能维持生计,金钱可以
在许多浪漫主义作家的笔下,爱情的地位比金钱高。但是在现实中,靠爱情是活不下去的,但是靠钱可以。
潘金莲读了一点书,又爱好音乐,所以自尊心特别强,有一种文艺范儿的清高。
按春梅的话来说:
“想俺爹(西门庆)虽有的银子放在屋里,俺娘(潘金莲)正眼儿也不看他的。若遇着买花儿东西,明公正义问他要,不恁瞒瞒藏藏的,教人小看了他。”
所以说,潘金莲在跟西门庆的交往中,不在乎钱,她更注重情人的宠爱。
但令人悲哀的是,西门庆是个淫棍、恶霸,无法给她“一生一代一双人”的爱。
为了跟别的女人争宠,潘金莲变得越来越疯狂,用尽各种心机手段,不惜害人性命。
然而到头来,她爱没得到满足,钱没攒下多少,还落得一身骂名。最后被人发卖,又因为心怀对初恋的幻想,落到了武松手里,被他杀了。
所以潘金莲的一生,有一半是死在了对爱情的痴迷上。假如她理性功利一点,当初多攒点钱,在被赶出西门府后也可以拿着这些钱改嫁他人,不至于被发卖,落在武松手里。
而王六儿就比她理性得多,王六儿把自己的爱情都给了丈夫韩道国,她出轨西门庆的事都不瞒他,两人一心一计,只把西门庆当提款机。
西门庆一死,潘金莲就赶紧找爱慕她的陈敬济来填补空虚,而王六儿第一个想到是捞钱。
尽管王六儿捞钱的嘴脸挺难看的,但是务实,对西门庆不需要讲什么义气。生存面前,钱比爱情更重要。
三、背德未必会带来恶果,只要合乎人情
潘金莲与王六儿最大的一处对比是在叔嫂关系上。
《金瓶梅》以潘金莲勾引小叔武松的故事开始,以王六儿跟小叔结为夫妻的故事结束。
武松拒绝潘金莲,这是合乎礼法道德的,但是却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假如武松当初能接受她,潘金莲后来未必看得上西门庆,也就不会发生杀武大郎的惨案……最后也不会被武松杀死。
而王六儿与韩二乱伦,是不合礼法道德的,但最后却有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这是因为两人的关系是丈夫韩道国默许的,可能是韩二太穷,娶不上媳妇,所以兄弟共妻。
这两组叔嫂关系产生的结果,不在于背不背德的问题,而在于人情。
武松在《金瓶梅》里的形象过于冷酷无情,他对潘金莲有点那意思,但是又瞧不起她,故意冷落她。
而且武松对自己的哥哥、侄女感情也比较淡,杀嫂更多是出于英雄气概的快意恩仇。杀了潘金莲之后他就上梁山了,也不管侄女的死活。
而韩二虽然是个混混,但是与哥哥嫂嫂一家人关系很好。兵乱的时候,他与哥哥嫂嫂失散,带着侄女一路逃亡,尽了当叔叔的责任。后来娶嫂嫂也是在哥哥正常死亡之后,两人搭伙过日子,能够被当时底层的社会风俗接受。
所以相比之下,韩道国一家人虽然缺少礼义廉耻,但家庭关系更有人情味。因为有这人情味,所以一家人没什么矛盾,都好好地活了下去。
而武大郎一家人缺少这份人情味,最后落得妻鸩夫、叔弑嫂,家破人亡的下场。
作者写这两“六儿”与叔叔的故事,是强调“人情”的重要性。道德只是一个尺度,不是天规戒律。
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违反道德的事,只要合乎人情,能够被世俗理解,做了未必会带来恶果。而不做,可能引发更惨烈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