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傲雪如梅
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晴天
寒衣节在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也叫十月朝。寒衣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在祭奠自己家中已经去世的祖先亲人们时,除了要准备一些食物、香烛、纸钱之外,还要多准备一些冥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烧冥衣而是烧装满了钱的包袱,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在寒衣节的时候,不同的地区会有一些不同的习俗,如在山东淄博,人们会用秋季丰收的东西来上坟祭祖,还要烧彩纸做的衣帽,为祖先捎去过冬衣服。
在山西,人们在为祖先送寒衣的时候还要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除了这些之外,其他地区在寒衣节时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除此之外,寒衣节还有许多注意事项和禁忌。
关于寒衣节的传说
1、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给死人送衣服这一习俗,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
据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累死在工地上,并被埋在城墙之内。
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长城40里。她最终用咬破手指“点血入骨”的方式找到了丈夫尸体,并用带来的棉衣重新装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寒衣节”。
2、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
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他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时,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
南京民谚曰:“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
人们在加衣避寒的同时,还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