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时间跨度,读完了这本《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刚开始觉得这是一本说理性质的书,读来有些晦涩,中途差点想放弃,最后还是不甘心去网上看了评价,无一例外地说好,这才重新拿起来,最后发现后半部分才是精髓,暗自庆幸没有放弃。
总体说来,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心理医生从业多年对于心理疾病的认知,首先,他阐述了人为何会产生心理疾病,中间举了许多案例来佐证观点;其次,他说明了人类与心理疾病作斗争,约束自己行为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个人类自我认知的终极目标。
这本书对于我们正常人的意义就是,我们每个人对自我认知的程度都不同,换句话说,可能每个人的心理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而那些患过心理疾病的人只不过是把这种小问题放大了而已,就像用显微镜去观察细胞的结构,会更加清晰明了。
这本书我同样从三个角度总结一下我的收获:分别是心理问题的来源、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心智成熟的最终目标。
1.心理问题的来源
追根到底,人类心理问题产生无非就是一个字——懒。人类本性是懒惰的,先别急着否认,每个人都会想自己很忙、很勤奋,即使偶尔懒惰也是一种放松。但是,有一些懒惰是不容易被发现的,比如说找借口不去深度思考问题、喜欢在很多时候走捷径、拒接接受别人的批评等等。
现在我们还需要阐述一个观点:人具有意识和潜意识。我们的潜意识,或者说人类的潜意识是共有的,而我们不断的学习只是把潜意识变成意识,所以education这个单词很神奇,它是来源于拉丁语educere,由“ex”— “向外”和“ducere” —“引领”组成,它最原始的意思是“把人的头脑中原本具有的能力引导出来”。
而这个观点的逻辑链条是这样的:你懒惰;所以你不想去对现状做一个改变,因为改变现状会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修改思想认知、改变生活节奏、改变原有计划等等);所以就会找各种借口不去改变,时间长了大脑就会相信这些理由,从而不去改变;但这些是违背我们人类的潜意识的,它会希望人类去改变,从而得以进化;长时间的意识与潜意识的撕裂就造成了各种精神问题。
当然大部分人都会有一种不断进步的期望,所以大方向上面是符合我们潜意识的,因此不会有大的问题,这也提示我们:当我们感觉痛苦,可以从根源去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哪里有懒惰的倾向,尽管这个过程并不轻松。
总结一下,人类的恐惧、贪婪、犯罪由此导致:我们害怕面对一些事情,因为我们骨子里不想去经历事情解决时遇到的麻烦,从而一拖再拖;我们不想通过努力去获得财富,而是去走捷径,这就造成了人类垂涎别人的东西,甚至去抢而导致犯罪。
2.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
首先让我们阐释一下爱:尽管我们都无法给爱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真正的爱无疑是会让人心智更加成熟,从而实现自我完善。那么由此推论,我们很多人所谓的爱,其实无非是依赖、占有欲、控制欲、幻想......因为这些最终会导致心智的倒退,与真爱的结果南辕北辙。
很多人“爱“自己的伴侣,想方设法把他(她)绑在自己身边,这是占有欲。很多父母”爱“孩子,就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这是控制欲。很多坠入情网的情侣会以为彼此会永远相爱,非他不嫁、非她不娶,到最后结婚却发现伴侣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这是幻想。而一些人的恋母情结也无非就是依赖。
真正的爱:在我们意识和潜意识中对象一致,并不是表面上爱别人,实际上就是爱自己,换句话说就是自私;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动;爱自己的同时爱他人;需要付出努力;是一种期望别人更好的意愿。
当我们拥有爱,我们就会主动变成更好的自己,无论为了自己还是我们爱的人,这也是我们自律的原动力。而这种爱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与世界融为一体,这种爱广博而伟大,我们可以感受宇宙深处的律动,真心去接纳这个世界,包括所有的完美与不完美。
想让别人真正爱你,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3.心智成熟的最终目标
首先声明一下,我没有宣传任何一种宗教信仰的想法。
作者认为的,我们心智成熟的最终目标就是成为上帝,这个上帝可以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他代表了我们心中最具有力量的那个存在,可以是我们的爱、信仰、原则、梦想等等。上帝就在我们心中。很多人下意识觉得我们距离上帝的距离很远,远到我们不可能追赶得上;而很多教徒会认为这种想法是对上帝的亵渎,因此拒绝更进一步的心智成熟。这些想法都在侧面反映了一些盲目,更深刻的解释就是懒惰:拒绝更加成熟,拒绝思考自己所信仰的到底是什么。
当你在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尼采
上帝就是我们内心的一面镜子,它太过真实、太过裸露,从而让我们不敢直视,甚至惧怕去面对。如果与作者之前的立场来解释,可以说是我们人类共有的潜意识,它终身都在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实现。届时,我们就可以把自己当作上帝的使者,去给别人带去帮助与爱。
最后送给大家我十分喜欢本书中的一句话:在永不停歇的变化之中,总有一种东西存活在我们脚下,我们只看到花开花落,而生命的树根却岿然不动,万古长青。
总结起来,我最有触动的就是后两个章节,但是我不敢轻易去写的也恰恰是这里,因为它给了我颠覆性的震撼,让我去真正思考之前从未想过的问题,不像前面比较好理解,但也恰恰就是这样,才让我还会去读第二遍、第三遍,去真正理解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现在的我真的理解能力有限,仅仅写出了我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