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烽烟再起宋金间
第四节 早措置
所有的情报显示,金国南侵蓄谋已久,已然张弓搭箭,赵构再也坐不住了。
公元1161年三月初一日,赵构命统制官陈敏调防太平州(安徽当涂)。初七日,调利州西路御前诸军都统制吴拱率军三千屯襄阳。
五月,完颜亮派高景山、王全来贺赵构生辰“天申节”。出发前完颜亮对王全道:“你见了宋主,尽管指责他的过错,并向他索要'淮汉'之地(淮河中游),如他不从,你便厉声责骂,他必不敢害你!”完颜亮以此欲激怒赵构,获取南侵的借口。
王全到临安,果然傲慢无礼,没想到赵构不接诏,反而讥讽一句王全:“闻公乃北方名家,怎么会这样?”暗指王全数典忘祖。
王全一拳打在棉花上,无言以对,老大没趣,蹦出一句:“赵桓已经死了!”言下之意,我王全原来侍奉的是北方赵桓朝廷,他死了,我对你客不客气,无所谓。未曾想自己无意中透漏出一个国家机密,至此时,赵构才知道,大哥赵桓亡故了。
金国将话说到这个份上,赵构知道,金军南侵已是铁板钉钉。三天后,赵构诏命廷臣讨论边事。这是议和后赵构第一次正式以文件形式认可备战。
宰相陈康伯接受诏令,召集三衙(殿前司、步军司、马军司)军帅赵密等及杨存中(此时杨存中已经罢免了殿前司都指挥使职位,进位太傅,封为同安郡王了)到政事堂讨论举兵方案,又召执宰大臣、侍从官、言官等一起集体开会讨论。
会前,陈康伯传达赵构旨意道:“今日不讨论是'和'是'守',都直接说应该如何作战吧!”大家经过集思广益,形成了几个决议:一,朝廷下诏,将王全的话原封不动的传达给地方各路统制、帅臣、监司,提醒他们金国野心,命他们随机应变;二,命吴璘为四川宣抚使,王刚中协助工作;三,命马军司主管成闵率军三万屯驻鄂州;三,命两浙、两湖、福建各州选送弓箭手,交明州、平江府、太平州、荆南府;四,命刘錡率步骑兵,从镇江渡长江,屯扬州。这些措施上报赵构后,赵构全部予以批准。
当时赵构甚至有亲自督率军旅的想法,可内侍省都知张去为总在赵构耳边聒噪,阻扰用兵,并建议赵构去四川躲避,导致朝廷内外都传言,赵构将临幸四川,沸沸扬扬。刚上任的右相朱倬沉默不语。
陈康伯竭力上奏道:“金敌败盟,天人共愤,今日之事,有进无退,陛下态度坚决,则将士意志坚定。请陛下调三衙禁军助襄、汉,若金军进攻,可以及时迎敌。”赵构即调利州西路御前都统制吴拱率军三千屯襄阳。殿中侍御史陈俊卿上言,内侍张去为窃权干政,应将其斩首以鼓舞士气,陈俊卿因而被提拔为兵部侍郎。
六月,完颜亮派遣使者大怀正来告,他将于下月迁都汴京。这更是南侵的信号,朝廷又采取了几项措施,预防不测。命刘錡为淮南、江东西、浙西制置使;派遣步军司都统制戚方总领长江各策应军马,听刘錡节制;告诫知襄阳府吴拱,严备襄阳,视缓急救应田师中、成闵;沿边各州提高警惕,严防敌军;各路守臣务必操练军马、教练士卒、弓手!
七月,完颜亮迁都开封,调动军马、调发役夫、储备粮草,国内骚然,盗贼蜂起,有敢劝谏阻止南征者,完颜亮一概以屠刀回应,又大杀宗室达一百三十多人。
赵构听完颜亮到了开封,派徐嚞祝贺迁都,当然也是打探敌情,徐嚞刚走到盱眙,完颜亮获悉,派人守在边境阻止徐嚞入境,且道:“朕刚到开封,听北方预警,朕打算就回中都燕京,不需来贺!”将徐嚞赶回。
两国忙于备战,民间义士也摩拳擦掌。宿迁人魏胜,聚集三百义士组成民兵,北渡淮河,袭击了金国边境州郡涟水军(江苏涟水)。金国知海州(江苏连云港)高文富派兵来抓捕魏胜,反被魏胜打得大败,一直撵到海州。魏胜随即攻占海州,此后魏胜以海州为根据地,骚扰金国边境,牵制了金军很大部分兵力,完颜亮南侵失利,魏胜可以说有很大功劳!
官方尚未动手,民间就已经出拳,而且打得有模有样,魏胜得了海州,即向宋朝边境守将通报,希望朝廷支援军饷、武器。可边境守臣虽然接到过朝廷诏令,知金人将违反盟约南侵,做足了战争功课,可要先动手撩拨金军,却是万万不敢,因此对魏胜的行为,边臣既不敢上报,也不敢援助,只敢口头表扬。
直到双方正式开战,沿海制置使李宝,派儿子李公佐从海盗侦查敌情,潜到海州,得知海州早已落入我军手中。李宝派人到临安奏报魏胜战绩,朝廷始知魏胜功劳!
佐料:魏胜取海州的经过《宋史》记载得非常详细。
金国知海州高文富派来的金军,走到海州南八十里的大伊,正遇魏胜,金军败回海州,魏胜追至海州城下,高文富闭门据守,驱百姓上城御敌。
魏胜命部下在城外多树旗帜,焚烟火为疑兵,众人惊传,宋军水路均有兵来攻,城内恐惧异常。魏胜还派人到各城门,宣讲金人背信弃义,朝廷宽大爱民!城里百姓即开城门,魏胜派遣勇健军卒登城楼守御,其他人从门入城,无人抵抗。唯有高文富和他儿子高安仁率亲兵抵御。魏胜指挥部下和高文富父子在谯门内大战,杀高安仁,擒高文富,百姓相安无事。
魏胜占领海州,遣人到周边朐山、怀仁、沭阳、东海各县,都归附,魏胜免租税、放囚犯、开仓库、犒战士,分部下为五军,布置防御,严明纪律,远近争相响应,不到十天,得兵员几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