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的快
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阅读也是类似,在保证理解度和接受度的前提下,阅读速度越快越好。
这是我关于读书一贯坚持的观点。其他人肯定有其他的观点,但我绝逼不相信:在理解度和接受度差不多的情况下,读书读的慢会比读的快有什么好处。
从获取信息的角度,以足够快的速度获取尽可能多而全面的信息,对于在当下社会中工作和生活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起码对我这种创业的人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我需要足够宽的视野,以及足够多的最新信息。如今的社会,充斥着各种信息,你得需要足够快的信息阅读和处理能力。
我也承认,读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获取信息,还会有其他的一些目的。为了这些目的,只是纯粹的快速阅读,还不能满足阅读目的的需要,还需要结合其他的阅读方法,那就是要“慢”。
- 读书的慢
我所说的读书的“慢”,不是真的慢吞吞的读书,一页书需要读个好几个小时,读完之后似乎记得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没记得。
在阅读速度上,我是彻头彻尾的快速阅读的拥趸。一本书,在保证理解度的前提下,越快越好。只是,很多书,并不仅仅是获取到信息、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够了,还需要进一步的把获取到的信息,转变成自己的东西,才算是真正的“读”了这本书,这才是我所说的“读书的慢”。
以我为例,有很多书读来为了“读”以致用,就是读了书,要拿来其中读到的知识或经验有所用处。怎么所用呢?一种是知识或经验,可以直接解惑,让自己立马能够用来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学习书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来培养或锻炼自己的能力。对于后者,就不是一遍快速阅读,知道了书中的内容就可以搞定的,需要经常的、反复的阅读,并把阅读到内容用起来,在练习和实战中,把别人的知识和经验,转变成自己的能力。这就是我要说的“读书的慢”。
有段时间,我想改善我个人的拖延症状,于是我就找来一系列有关拖延的书籍。目前,市面上拖延症相关的书很多,良莠不齐。这没关系,我找来我能找到的所有有关拖延的书籍,挨个的快速的阅读一遍。
不管是好书坏书,说实话,每本书都会有那么一些点能给我很大的启发。启发归启发,并不是说,我读完书,获得了启发,我就能改变了我的拖延症。我需要实实在在的在工作生活中,运用一些改善拖延症的方法和技巧,真实的改变我的拖延症。
我这人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不管印象多深刻的东西,时间久了,我都会慢慢忘记。我相信,我并不孤独,很多人跟我有类似的毛病。所以,对于一些不错的书,我就留在手边,什么时候觉悟到自己拖延病症又犯了,就拿来读一读,巩固一下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启发,让自己继续的练习和应用,继续的坚持改善自己的拖延症状。
我也尝试了另外一种方式去读书,就是把书中读到的知识点或技巧点,摘抄出来,做成卡片,随身带着,随时随地一旦有空闲就看下,随时随地的提醒自己把读到的东西用起来。这本是最朴素的一种“慢”读书的方法,后来看到有牛人基于这种方法发展出来一套体系,就是拆书。
对“拆书”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搜索一下“拆书帮”,学习下拆书的方法,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慢读书”,跟我的读书方法中的“慢读书”其出发点和原理是一致的。
- 蜜蜂模式和苍蝇模式
我本想直接分享我现在的读书方法,某天读到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了一个实验,实验的结果,居然跟我的读书方法是异曲同工的,所以,先介绍下这个实验。
找两个透明的玻璃瓶,分别把苍蝇和蜜蜂放进去,让两个玻璃瓶的瓶底冲着有阳光的地方。你会观察到,这两种昆虫的行为是不一样的:蜜蜂很有方向,看到光会拼命朝向有光的瓶底撞去;它认为这是出路,所以拼命撞,直到精疲力尽、死掉为止;苍蝇的表现就不一样,它会“Duang!Duang!Duang!”的一通乱撞,撞着撞着结果就从瓶子里出来了;它怎么出来的?不知道。
这篇文章是介绍李笑来老师创业经历的文章,文章中李笑来老师用这个实验故事来说明如何创业的。他说,当你闯入一个领域的时候,在开始的阶段,要像苍蝇一样各种尝试、各种冲撞,不用害怕什么,撞不死你的,很快你会找到方向;然后,你要马上转变成蜜蜂模式,朝向自己找到的方向,有目标性的、专注而执着地野蛮生长、拼命突破。
这就是所谓蜜蜂模式和苍蝇模式,虽然是李笑来老师用来描述创业的,但是用在工作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是简单而有效的模式,哪怕是用来读书。而我这么多年读书经历所形成的读书方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 我的读书方法
我前面说到,在获取信息方面,我是快速阅读的拥趸;我也懂得,如果要把读到的知识和信息,转变成自己的技能,就需要慢。所以,我把我认可的“读书的快”和“读书的慢”结合起来,形成了我的读书方法。
先快速的阅读大量的书,你可以选择你关注的行业,也可以漫无目的,反正快速的、大量的阅读就是了。在经过快速而大量阅读之后,你会遇到一些你自己读后感受很深、很有收获的书,这些书是你认为有用的,那么选出这些书出来,放在手边,有事没事随时读读,作为这一年乃至下一年你要反复阅读的书籍,直到你把这本书真正的吃透了,然后再换另外一批有用的书。
我大概从2009年,都用这样的方式去读书。每年都会阅读两三百本书,选择其中三五本觉得非常“有用”的书,作为精读、慢读、反复读的书,这一年里会反反复复读好多遍,直到自己觉得差不多可以了为止。这么搞下来,感觉收获很大,尤其是对自己构架自己的知识体系非常有帮助。
在我的读书方法中,我一直强调的是两个字眼:“快速”和“反复”。快速就是我一直提的确保理解度前提下尽可能的快速阅读,是读书的“快”;而“反复”则是我上面提到的,对于“有用”的书,要反反复复的读,要把其中的东西拿来用,直到把这本书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读书的“慢”。
“读书的快”,是为了获取宽阔的视野、丰富的信息;“读书的慢”,是为了慢慢琢磨,反复研究,打磨手艺,提升技能。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读书的快”其中一个目的是为“读书的慢”筛选出来“有用”的书;有很多其他的筛选方式,比如朋友推荐、豆瓣书单等,可以让你不用自己去快速而大量的阅读,但是这种目的性很强的筛选方式,往往很容易屏蔽到一些随机性,而随机性好处是,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我一直认为,对别人好的东西,未必对你好;对别人有用的东西,未必对你有用;你需要用自己的阅读,找到那些对自己最有用的东西。
所有好的东西堆在一起,一定有对你不好的东西;所有坏的东西堆在一起,也一定有对你好的东西。
- 有关学习方法
分享完我的读书方法以及我对读书的快和慢的理解之后,我想聊点有关学习方法的话题。
以前写了一篇《这是号称最快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观点是试错是最快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文中提了一句徐灵胎和盐野七生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在实践中学习。
徐灵胎和盐野七生,他们写书,是写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为了能写出来,就要去大量而深入的研究,一边研究一边写书,书写完了,他们就是这方面的大专家了。徐灵胎就用这种方式,半路出家,从毫无基础成为受到乾隆接见的医学大家,并留下了大量的中医学著作。他在水利方面、音律方面也是这样做出成就的。而盐野七生,也是用这种方式,写她想知道的罗马历史,就自己去研究挖掘,写出了十五册的皇皇巨著。
我为何在聊完读书之后要聊点学习方法呢?对我们国人来讲,我们基本上是把读书和学习划等号的。而我认为,读书可以学习完全没有什么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我已然认为用所谓读书来学习的方法,并不是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只不过目前是适应中国人多的教育现状罢了。
那么,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呢?
我认为,传统的师徒制学习方法,是更为好的学习方法。为何这么讲呢?师徒制学习方法,本质上是通过应用来学习,更加直接有效;同时,有一个好的师傅,言传身教,在学生困顿之处以点拨,即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自己的道路,还可传以诀窍,让学生少走弯路;而且,师傅是学生的领路人,可以成为学生的背书,为给学生带来资源等。所谓“名师出高徒”,一方面徒弟在名师的教导下更容易做出自己的成就,这句话的重音在“高徒”;另一方面名师的背书和资源更容易造就出来“高徒”,这句话的重音就在“名师”了。
所以,想要能够快速的学有所成、做出牛逼的成就、成为牛逼的人,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找一个牛逼的师傅。这绝对是一条康庄大道,即使是在如今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如果你还很年轻,刚踏入社会,我强烈建议你一定要给自己找一个师傅。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找不到师傅,那该怎么办呢?那就只好用当下笨一点的办法了,就是从书本中学习。只是,从书本中学习,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
找几本你想学习的技能的书,其中要有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书,还要有实战案例的书,就好比是习题集。自己快速阅读基本概念的书,掌握最核心的、最小必须掌握的知识,找到最好的基本概念、最小核心知识集的书,放在手边,作为常用的参考数据,然后就要仔细研读“习题集”了。
怎么研读“习题集”?根据实战案例,自己在每一个技能节点上,都要去思考,我处于当前的状态下,我该怎么办,我采取什么策略、使用什么操作、怎么去操作等,把自己的思考跟书中真实案例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思考与案例的差别,搞清楚各自的优劣,这么对比分析若干次,就有感觉了。这算是一种复盘的模式,用一种模拟实战的方式,把你要学习的技能进行练习,并用于实战;在实战中,不断试错,来提升自己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
在模拟实战之前,你只是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小核心知识集,这些让你可以足够行动起来;在模拟实战中,遇到自己不清楚的细节知识,就要补充进去;根据模拟实战的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就会很清楚每一个细节知识是什么、怎么去用以及可能产生什么效果。
当然,你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最小核心知识集之后,也可以直接上战场,在真刀真枪中,你的感受会更深。当然,你头破血流的风险也会更大些。
总结下:有条件,就给自己找个名师,名师出高徒;没条件,通过读书学习,先掌握基本概念、最小核心知识集,然后在模拟或实战中应用起来,在试错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但是,学习本身不重要,知识和技能也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要用来干嘛。你都不知道干嘛,啥都不重要!
X. 对大家有用的话,欢迎大家传播分享
这一篇写的内容有些多,覆盖的方面有些杂,前后折腾了两周才算完成。
欢迎大家前来探讨交流,欢迎大家多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