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我被大家拉到初中同学群。
既是初中同学,其实许多都是一个镇一个乡一个村甚至一个队的,进去以后,许多同学都发红包表示欢迎,瞬间感到极亲切。
然而,还是有许多不和谐的音符。
有些人初中毕了业,有些可能只是初一、初二同过窗。
素质还是参差不齐。
有些人虽然不怎么有没文化,却不缺素质,跟任何人聊天,都表现出修养。
而有些人,却一不小心就暴露素质,动不动就开始骂人,尤其是有几个男生,动不动就互相骂娘。
我不高兴眼睛太受伤,中途退了好几次,都被好事者拉回去了。
去年夏天,听说有位姓彭的同学骑车撞到栏杆,当场就挂掉了。
一时间,群内沸沸扬扬。
一个聊天群,就是一个小世界。
有人表示很惋惜: 他可没买保险呀,说走就走,他家人这下太伤心了。还留下两个女儿,他们可怎么生活?
有人说,他买了房子不久,一直节衣缩食,没怎么享福过,一直都在打工,这一生太不值了。
有人说,离他家近的同学,可要代表大家去看望他家里人呀。
有人提议: 咱们同学一场,给他家属捐点钱吧,就由他家附近那位同学送去。
有人平日经常在群里和那位彭同学聊天,在他去世后,却一直不说话。
我倒也理解那些不说话的同学,大家都许多年不见了,再说,他一旦去世,更加没交情了,还有必要送钱吗?
彭同学在群里晒出大家捐款的名单、数额。
有人捐款100、200、300,并另外捐了买花圈的钱,当然,还有很多不捐的。
捐款人名单里,我知道有些人并不富裕,许多人买了房子在老家,也许还有贷款,一直空在那里,继续在外地打工。
有些人虽然平时不出来聊天,那一天却捐款300。
有些做生意的,还算收入丰厚的同学,却一直装聋作哑,花圈都没表示一个。
我虽然这些年一直也没和大家联系,谈不上什么交情,也许在大街上偶遇,也许想不起来姓甚名谁。
有些就算有点印象,也许会连名字都会说错吧。
我当然也不富裕,还是捐了一些。
群里共有30来个人(有些没拉到群里,有些太大款有钱有势的,进来后自己退出去了)。
似乎一共捐出好几千,由那位离他家近的同学给他送去。
以前有人挺有意见,说那位彭姓同学,他似乎很少在群里发红包,就算发一次,也发的很少很小,却挺爱抢红包。
我倒挺理解,他呀,工资特别低,只是一个工资不高的小厨师,况且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还要买房呢,父母也是农村的,确实压力挺大,由不得他摆阔吧。
然而有人说,只有你才理解,一个人再困难,既然你要抢红包,你就得发红包,并且不能人家发10块20块,你发1块两块。
但是,我倒发现那位同学,不论哪个同学需要投票或点赞,任何事情他都非常积极。
许多同学一发个朋友圈,他总第一时间点赞。
从不在群里说粗话,虽然他嗓门倒是挺粗。
还算是一个好同志吧。
出车祸前两天,他还在群里和一位姓王的女同学开玩笑:
美女,以前咱们可是同桌呀,可惜,近水楼台未得月,下次春节回家聚会,我只有一个愿望,打算背着你绕县城走一圈呢。
言犹在耳,却已经人鬼殊途,他的愿望注定要落空了。
也许,那只是开玩笑,就算聚会见到,他也并不敢要求背她走一圈,至少,渴望见面却是真切的。
不知那位被当”偶像”的王同学可会非常伤感?
那位同学意外去世,倒引起我无限感慨!
我常想,我的“大限”又在哪一天?
我“走”后,大家也都这样冷漠吗?是否有人特别伤心?
是否有人暗地里会是我的“铁粉”?
我也曾是别人的“偶像”,或“梦里人”吗?
我是否还有许多未了的心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