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对“安全感”有了一点新的认识,源于叮当夜醒。
他因为便秘肚子不舒服,睡着后不断醒来,而我并不知道他不舒服,就当作是分离焦虑严重的表现。尽管困成狗,内心无比烦躁,还是起床耐心哄睡。
今天叮当拉完终于肚子舒服了,好好睡了个觉。看着他熟睡的样子,很庆幸没有责怪他为什么总要醒来而发火。
想起一个妈妈说的话:0~1岁宝宝所有的痛苦都要依靠照料者来解除,所以我们做妈妈的一定要耐心。
我不禁想,要是我在他这么难受的时候还责备他,他会不会不再信任我这个妈妈?他是不是就缺乏安全感了?
之前写过“依恋”相关的文章,也讨论了宝宝哭要不要马上抱,我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敏感、积极、尊重的回应宝宝,找到他的需求并适当满足,就能建立安全型依恋,即安全感。而宝宝哭,是否马上抱都可以,关键是要以找到并满足需求为根本。
但即便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指导原则,在这样的时刻,我还是会担心,责备他、让他哭了会不会导致没有安全感。
为什么呢?
因为我觉得,我应该耐心对待他。
耐心是培养安全感的必备良药。
有时候我们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难过,但我们必须承认和接纳这种感受,它是真实存在的。
有研究表明,宝宝到7个月时已经出现痛苦、恐惧、悲伤、愤怒、厌恶等负面感受,而他们的自我安抚手段基本只有回避和吸吮,当他们无法平复自己的情绪时,就会用哭闹向照料者寻求帮助。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总是拒绝,或者用训斥、责备等方式阻止他们求助,婴儿就会产生无助感,久而久之,他们会逐渐关闭他们的情绪反应系统,不再哭闹,因为“没用”。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都反对哭声免疫法。
如果宝宝哭了,要不要抱他?这次我的回答是,抱,尽力安抚,但要更尽力找宝宝哭闹的原因,帮他解除痛苦。
哭了不抱主要是担心宝宝养成“坏习惯”——以后有不爽都要抱抱,甚至,总要别人的帮助。
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想。
我们什么时候教孩子吃饭?起码等他消化功能基本完善、手能抓食物喂到嘴里吧!也就是说,等他有了吃饭的能力。
那我们放任宝宝哭,是不是也要等他有了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如果想通过放任哭闹不管来让他们学会自我平复,这也太……欺负小宝宝不会讲话嘛!他们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为什么要为难自己的孩子呢?等他再长大一点,有了理解和表达能力,再来引导他正确处理问题和应对情绪,是不是更容易一些呢?
所以,尽管作为妈妈,我不想被绑架,不想太压抑自己,但是,面对一个无助的婴儿,我必须学会收敛自己的情绪,给予最大的耐心,这是一个妈妈的自我修养。
但是万一,我们就是没有忍住怎么办?
我想也不要太自责,安全感没有那么脆弱,因为偶尔的发脾气就被抹掉。正如在《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中说的那样,
“家长日复一日的陪伴养育,塑造了孩子每一次满足和快乐相关的记忆,最后,当他具备了四处移动的能力时,他才能安全起航,自由探索,无所畏惧。”
而这陪伴养育中,必定已经蕴藏着巨大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