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学会了怎么理性乐观的制定目标,接下来要解决的是怎么管理时间?
先来思考不同时代的时间流。
在此大背景下,需要三种能力:
1、碎片整合能力
整合:是找到碎片化信息的直接联系,形成系统框架,并且解决问题。
工具:思维导图。
2、单线程到多线程能力
多任务后台处理,单任务前台专注
3、放空能力-----内存清理能力
做决定其实是个内在的U型结构:信息—感受—思考—决定。
只有放松下来,我们才不会卡在头脑里-----我们需要放空自己,让信息和感受进来,然后才启动思考程序。【为什么?理论来源?】
普遍的加班问题
真相是这样的。
回想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上班总是被琐碎打乱
突然想起来要给老板什么
突然要跟客户说什么巴拉巴拉
这个任务太难了无从下手啊 拖啊拖。。。
So,在这个碎片化时代要怎么利用好时间?
【思考】几个观念:
尽量不要把时间碎片化,因为切换也需要准备时间。
那被迫的碎片化时间怎么处理。还记得IF then策略?
既然时间是碎片化的,那么尝试把某些事也碎片化。
四个策略:加减乘除
1、加:增加碎片时间价值
很多人都在碎片化浪费。啊等车的3分钟干嘛。啊晚点的5分钟干嘛。啊便便的6分钟干嘛呢。刷微信!!刷头条!!一天刷两小时你能信?!
如果你提前设定好,就会好很多。
2、减:减少切换成本
切换成本。
将同场景的碎片化任务汇编一起,降低切换成本。
看看古典老师是怎么做的。
【联想过去】
我自己在工作上也是这么处理的,我负责单位的合同流程,每一份合同都需要副总签字,非常琐碎,有时一天好几份合同。后来我尝试给合同分类,只要不是特别急的合同,我就将需要副总签字的所有文件放在一个格子里,定量累计后一起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漏哦。
3、乘:多线程叠加效率
农业上有一说法“间作套种”。我家爷爷也是这么做的,便于营养补充。
人的脑力和体力也是如此:相互切换可以避免疲惫。
具体而言,举个栗子:
抽象和形象互搭:思考分析然后 画画思维导图
研究问题的角度:自行独立思考然后找2、3好友碰撞
动静结合:脑力、体力
【联想经历】所以番茄时钟比较好用呢。
【思考】为什么有的要主动切换,有的又要汇编呢?主动切换的对象是大任务,大项目,汇编对象是碎片化,两个的核心都在于增加做事效率。
4、除:主动把大任务碎片化
All things have two parts:思考和执行。
主动把大任务拆分。
【思考】这里的拆分不仅仅是为了对应碎片时间,更重要的是拆分步骤增加执行力。
碎片化思考,大块时间执行,就是这个碎片化时代的工作方式。
【今日精进】
1、我的生活中有哪些碎片化时间?我是怎么对待的?
2、我有哪些时间管理不错的方法可以维持?哪些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