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线上致知班学习第24天
时间:2024年4月10日
姓名:张莉
地区:山西.晋中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勤学,改过,责善,常怀感恩之心,利他之心,认真学习,努力践行以生命去影响生命的中国人,努力成为致良知的印证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打卡链接:
#小程序://金山文档/plVKVMTTPbeubwq
今日功课
1、读原文,准时交功课✔:2分
2、日行一善✔: 2分
3、每日自省✔:2分
(1)不抱怨,不说谎
(2)时刻保持恩悲敬
4、听导读心得(30字)✔:2分
今天学习《传习录》十八,发现一点私欲就克除,明确一点天理就存养扩充,天理就会越来越清晰,私欲就一点点减少。阳明先生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心即理,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宇宙就是万事万物。只有在自己心上下功夫,道理自现。
5、①读家书后感悟√:1分
在沈花老师的家书里读到了担当,感恩,付出和爱,无论什么时候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好好照顾好自己,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他人。注重饮食健康,现在莫名奇怪的病太多了。感恩您提醒了我,让我想到不要再给小孩买一些乱七八糟的吃的,孩子挑食更不能瞎吃,给孩子调理好脾胃,多多学习并动手去做一些健康美味的食物给孩子吃。
②听点评感悟✔:1分
听赵为华老师点评责善,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就像我们学习阳明心学,我们学习第一天,第三十天和第二百多天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都是一样在致良知,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因为时间久了,我们的认知就有了精粗之分,我们就能更加清晰的看清这个道是什么,人的认知是逐渐从粗线到精深的,比如看一本书,初看只能了解大概,再看在原有的基础上会明白有哪些主要概念,三看能明白一些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书还是这本书,只是自己的认知在不断提高而已。这两个例子很形象,不得不佩服为华老师悟性高,触类旁通的能力强,同时也警醒我们立志要在一件事上下功夫,并且做到极致,才能有所成就。
于洁老师的看法,我们学习印证致良知也一个道理,初学懵懵懂懂,渐渐有所了解,再学进得门槛,深学体悟义理。如果学中做,做中学,那我们的认知感受就会与没学、初学、浅学之人有所差别。学贵在恒久,贵在学以致用,贵在知行合一。
今日总得分10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为社会 做出 实质性贡献
原文
《传习录》十八
问:“知至然后可以言诚意。今天理人欲,知之未尽,如何用得克己功夫?”
先生曰:“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若不用克己功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不自现,私欲亦终不自现。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今人于己知之天理不肯存,己知之人欲不肯去,且只管愁不能尽知。只管闲讲,何益之有?且待克得自己无私可克,方愁不能尽知,亦未迟在。”
问:“道一而已。古人论道往往不同,求之亦有要乎?
先生曰:“道无方体。不可执着。却拘滞于文义上求道远矣。
如今人只说天,其实何尝见天?谓日月风雷即天,不可;谓人物草木不是天,亦不可。道即是天,若识得时,何莫而非道?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更有甚同异?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又曰:“诸君要实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