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种情绪系列之三十五:倦怠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

清晨睁眼,身体已经醒了,心却一点也不想起床。· 工作变成机械的重复,每一件事都提不起兴趣。· 明明刚放假,却怎么也恢复不了精力,连娱乐都变得累人。

这不是单纯的疲惫,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耗尽感”。它让你像一台电量只剩5%的机器,无论怎么充电,都无法真正恢复活力。

这,就是“倦怠”。它不只是身体上的疲乏,更是心理、情绪与意义感的枯竭。


倦怠的本质:当身心脱节,热情被一点点蚕食

倦怠表面看似是“太累了”、“不想动”、“什么都没兴趣”,但它的根本,其实是内在系统的全面失衡。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倦怠是一种情绪、身体、心理与意义感的全面耗竭。它不同于短暂的疲劳(休息一晚也许能缓解疲劳),但倦怠是一种长期积压、持续消耗下的“深层能量枯竭”。

它通常有三个核心特征:· 情绪枯竭:你感到精力被掏空,对生活中的人和事逐渐失去兴趣,哪怕是你曾热爱的事,也变得无感。· 人格解体:你像是戴上了一副冷漠的面具,对他人的感受变得迟钝,甚至对自己也漠不关心。· 成就感低落:你越来越觉得自己没什么用,再努力也无法满足自己的期待,甚至对过往的成绩也无法肯定。

从神经科学角度来看,长期的压力会使我们的大脑持续激活应急系统(HPA轴),分泌大量皮质醇,使身体始终处在“战斗或逃跑”的状态中。短期内,这种状态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挑战,但当这种应激反应长期得不到缓解,身体和大脑就会开始“保护性地关闭”部分系统,比如:情绪反应、动机、热情、愉悦感。

于是你开始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变差、情绪低落、容易爆炸或彻底麻木。这些都不是你“有问题”,而是你的大脑在发出警报:我真的撑不下去了。

从更深的层面看,倦怠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我们的人生节奏被外在任务驱动而失去“意义驱动”。我们努力做事,却忘了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们拼命完成目标,却没意识到自己已经从“创造者”变成了“执行机器”。

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人长期在“不敢停”、“不能慢”、“不允许自己失败”的信念中活着时,哪怕外在看起来很成功,内在却可能已满目荒芜。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容易倦怠?

① 为什么总觉得“停不下来”?—— 你把“忙碌”当成了自我价值的证明


许多人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我只有一直在做事,才是有价值的。”这种“做=价值”的模式,往往来自原生家庭的期待、社会的评价体系,或是不自觉的自我比较。长此以往,我们变得不敢休息、不敢出错、不敢说“不”,把自己逼成了永不停歇的齿轮。

疗愈建议:试着练习“非生产性存在”哪怕每天10分钟,也允许自己做一些没有目的的事:发呆、泡脚、听音乐、和植物待在一起。透过这些片刻,让身体和内心慢慢学会一个全新的信念:即使什么都不做,我也值得被爱

② 为什么越努力越疲惫?—— 你一直在对抗自己的节奏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压抑自己的真实状态,只为“完成任务”或“不掉队”。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当你持续否定自己的节奏,逼自己去适应外在标准,身心最终会发出抗议。

疗愈建议:开始倾听身体的信号如果你开始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食欲紊乱、睡眠困难……那就是身体在说:“我累了。”学着尊重你的节奏。可以在一天中设定“慢时光”,比如早晨醒来不立刻看手机,或每周设一个“缓慢日”,做自己喜欢但不功利的事。真正的高效,不是快,而是合拍。

③ 为什么越做越没有意义感?—— 你失去了和初心的连接

很多人倦怠,并不是因为做得太多,而是做得太久,却忘了自己最初为什么出发。当我们把目标设定为“完成更多”,而非“体验更深”,生活就容易变成一场机械重复的任务清单。

疗愈建议:重温你的初心写一封信给曾经那个充满理想的自己,问问他:你为什么开始?你曾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人?让这份初心重新浮现,哪怕它已经很遥远。你也可以尝试“意义回顾”:每天写下一件今天让你感到有价值、有意义的小事,重新拾起那份“做这件事的理由”。热情不会凭空消失,它只是被尘封了,需要被重新唤醒。

④ 为什么越“懂事”越耗尽?——你一直在压抑真实情绪

有些人总是习惯扮演“懂事的大人”,把自己的需求藏起来,把愤怒、疲惫、脆弱压下去。但压抑不是消失,而是“冷冻”,久而久之,这些冻结的情绪会吞噬掉内在的能量,形成一种慢性的情绪麻痹。你不再感到快乐,也不再感到悲伤,仿佛只剩“任务模式”的你在活着。

疗愈建议:每天为自己设置一个情绪觉察时刻闭上眼睛,问问自己:“我今天真正的感受是什么?”允许自己写下来、说出来、流出来。你可以试着找一个安全的空间(例如信任的朋友、日记、或咨询师),开始慢慢表达那些被你压抑很久的感受。情绪不是负担,它是生命流动的能量,越压抑,越疲惫。


⑤ 为什么休息了,还是很累?—— 你没有真正进入“修复状态”

有时我们明明睡了很多、也不忙,仍然觉得累,那是因为我们虽然停下了身体,却没有停下“内心的战斗”。心里仍然在自责、担忧、焦虑、比较,内在其实没有得到修复。

疗愈建议:学习进入真正的“放松状态”可以从正念练习开始:哪怕每天5分钟,只专注于当下的呼吸,观察每一个呼吸的进入与离开,不评价,不分析,只是陪伴。这种温柔的专注,会慢慢安抚你高度紧绷的神经系统,让大脑和身体都学会真正地“休息”。真正的修复,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和自己和平共处。

你并不是无能,只是太久没有被好好照顾

倦怠不是软弱,不是不够努力,它是你内在深处在呼喊:“我累了,我需要一点温柔。”

当我们一直在对外证明自己,内心那份真实的疲惫就像被反复压下的浪潮,终有一日,会反扑整个身心。

请记得,真正的恢复不是躺几天、睡一觉,也不是换个地方继续奔跑,而是在自己心里找到一个可以停下来的地方。

当你愿意慢下来,不再苛责那份疲惫,不再否定内在的空洞,而是带着理解与慈悲,回到身体、情绪与灵魂的深处,那些枯竭的部分,才会慢慢苏醒。

你值得一个不再逞强、不再伪装的生活。你值得一个不靠燃烧自己,仍被温柔接住的世界。

愿你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与疲惫中,找回那份温暖而坚定的声音:“我不是为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值得被爱。我,仅仅因为存在,就已经足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 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你很想努力,但连“提起精神”这四个字都觉得遥远;· 面对反复争执的关系...
    金生馨阅读 92评论 0 6
  •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明明只是朋友的一句无心之言,却让你突然火冒三丈;· 明明只是生活中一个小小的不顺,却让你忍...
    金生馨阅读 29评论 0 2
  •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重要的面试即将开始,你一遍遍地排练自我介绍,却总觉得哪里还不够好,手心开始出汗,心跳越来越...
    金生馨阅读 74评论 0 6
  •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 在人群嘈杂的地铁里,你突然感觉周围声音渐远,只剩自己和缓慢的呼吸,好像世界暂停了一秒钟;·...
    金生馨阅读 72评论 0 5
  •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 在一段感情里掏心掏肺地付出,到头来却被轻易辜负;你不是没努力爱过,而是那份深情,最终换...
    金生馨阅读 84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