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to terms
作者在前面几章已经详细的介绍了读书的方法,他也说一本好的书值得读三遍。那么,读三遍又要怎么去读呢?
当你一本书的第一遍读完了的时候,读第二遍就不能再像读第一遍时那样了。读第二遍就要开始精读了,所谓的精读就是逐字逐句的去分析。你在读第二遍的时候可以把作者使用的的一些很重要的字眼标记下来,然后弄清楚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字并且他是怎样使用的。
读书不仅仅是读,更重要的是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我读书时就是这样,看到有些词作者用的很怪可是我也不去思考,脑子里直接给忽视过去了。碰到有好词,我也不知道给记下来,当时就觉得作者使用的很精妙,过一会儿就给忘了。
达成共识是商业谈判的最后一步,剩下的就是签约了。但是对于一本书来说,达成共识只是解释的第一步。除非你和作者达成了共识,否则知识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传递是不可能的发生的。术语不仅仅是一个单词,有时候作者用一个词表达的是一个意思。而读者理解的却是另一个意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和读者就不能达成共识。作者与读者就无法交流,那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也就不能顺利表达了。
作者在文章中所使用的词语并不都是重要的。只有他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所使用的词语才是重要的,对于读者来说也是这样。但是要判断一个词语是否重要可不是那么明显地,我们需要通过鉴赏才能知道那些词语是重要的。
所以在这一章中,作者教会了我要达成共识。如果你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根本一点都不理解这本书所说的意思。那么你读了就相当于没有读,与其浪费时间还不如花费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学翻译的时候学到一个功能对等理论,也就是说,原作在原来的国家的人们读完的感受需要和译入语的读者读完的感受是一样的,否则那就是一篇失败的翻译。我觉得作者在这篇所讲的和功能对等理论差不多,作者使用的某一个词的意思需要和读者所理解的意思一样,否则,读者与作者就不能达到共识。
从现在起,尝试与作者在书中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