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界定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二是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而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又该具有那些职业素养呢?教师职业素养在某些书籍中划分为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以及职业心理素养这四个方面。而我在阅读《帕夫雷什中学》第一章部分内容后,有如下收获和感想。
文中提到“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也提到“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智力素养、意志品质,提出许多要求。首先,一个最主要又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同时也提到“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个好组织者、好教育者和好教师”,而在某书中也提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核心/灵魂——热爱学生。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词“热爱学生”,热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的付诸于行动,他不可能在任何学校、书本中学到,这种能力是在与人的不断相处中发展起来的。首先,我个人觉得应该做到对每位学生的充分了解,虽然做不到文中写到的那样细致了解、仔细分析,但基本情况还是要了如指掌的。其次,要和孩子玩在一起。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知己、朋友”,与他同欢乐,共忧伤,真心的付出,让孩子充分相信自己,但前提是你也要相信孩子。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他建立共同的兴趣,树立自身的榜样,“通往儿童心灵的道路要靠友谊,靠共同的兴趣,爱好,感情,感受来铺设”。
“其次,一个好的教师应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自己最近取得的成果”。用简单的话概括就是“精通所教科目”,他是教师知识的核心,也是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性要求。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学者,是所教学科的专家,是学生所学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进行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所以就需要精通所教的学科知识。但我觉得“教师是发展中的人”,文中也提到“好教师并不总能带着已经成熟的素养到学校来。往往只得选择那种只是具备上述全面素养的发展条件的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生多样性特征的影响,注定教师不可能一成不变的进行教学工作,而教师最好的状态则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去读懂时代这本“大写的书”,也要读懂学生这本“小写的书”。
“一个好教师,应具备比中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多许多的知识”。概括起来就是“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深湛的知识,广阔的视野,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浓厚兴趣,这一切都是教师用以引起学生对知识,学科,学习过程的兴趣的必备条件”,并且各门学科之间并不是孤立的,科学技术呈现综合化的趋势,教师经常巧妙的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学生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不明白的地方越多,越能体现学生能力的提升,且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再次,一个好教师要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教育学应当成为众人的科学——不论教师还是家长”,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只有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指导孩子。但这并不是教师单方的努力就可以,家长也要参与到学习中,为更好地创造“家校共育”付出努力。“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可能想象有真正的家庭—学校教育”。
“最后,一个好教师要精通某项劳动技能,并且是这项工作的能手”。我国古代的《论语》曾有读书人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墨子则重视劳动,重视科学技术,“实践出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可看出实践(劳动)的重要性,同时,作业示范角色的教师,对学生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劳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