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对人际交往存在很大的缺陷。通常和陌生人相处短暂的时间后,心情会特别难受,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想法冒出来,然后一团乱麻地交织在一块,搞的心烦意乱。
仔细想想,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初中时候其实已经有了。我记得很清楚,那是毕业考试之后,我回学校找班主任拿毕业证。因为我性格内向,成绩平平,班里排名不上不下,不惹事,同时也不出众,属于容易被人忽略的那一部分人,初中三年几乎从来都没有单独找过班主任,班主任也没有单独找过我。这么说吧,那是我第一次单独和一个“闪着光”的人交谈。一路上特别紧张,浑身发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内心无论如何酝酿话语,发现都不对。即便如此,那时候年轻气盛,敲门的勇气还是有的,其实最后我们谈地还不错,说了好长时间的话。回去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一种形容不出来的感觉,一团乱麻的想法,在脑子里炸开了。
几年前,我会以为自己是个有病的人,根据是人际交往是人的生活根本,应该是稀松平常的事,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反应。如今我不这么认为,凡事背后总能找到一个原因的,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了解。就此事来说,或许只有当我面对自己以为很重要的人的时候,才会有很大的反应,而且越重要反正越大,同样,越不重要,越没反应。所以面对的陌生人和陌生人还是有区别的。
这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病。
病需要找医生,怎么想,自己都还没有到那个地步。遇到问题,首先要分析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根据这几年的成长经历吧,第一是因为个陌生人交谈的次数少,现在呆在家里,接触陌生人的机会更少,所以反应会强烈。第二,对自己的认知不足,能力与期望不符,造成恶性循环。第三,对现实的认知能力有限。
熟能生巧,这是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题及,我想人际交往也是如此,他其实就是一个技能,是人融入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不能处理好和人的关系,是很有问题的。同时不能不说内向型性格的人,多数都是沉默寡言,不善言辞,人际交往会比外向性格的人弱很多很多。内向的人要做到和外向人一样善于人际交往,几乎是不可能的,否则就不是内向型了。既然这样,能说会道,活泼开朗之类的绝对不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古今中外,能力不凡的人物,其实有很多人都是内向的人,比如卡夫卡,钱钟书,李彦宏,俞敏洪,李健,各行各业都有。有本事的人,内向,不爱说话,反而可爱。但如果换了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或许人们会觉着这个人问题,会提防他。我常常告诫自己一定要在某一方面做到特别优秀,这样一来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就目前来说,某方面优秀,几乎是做不到的。我现在,工作辛苦,薪酬极低,体面离我很遥远,无论自己生活有多么屈辱,都是正常的,但也不是最糟糕的时候,虽然看不到会变好的迹象,但是看得到的,未来会越来越差。也用不着老想着生生死死的,作家史铁生说得很好,死是人必须要经历的,每个人都会死,所以不必着急去死,死是老天爷唯一给我们可以自己选择的事了,但也只能用一次,不能反悔,用了就没了,先活着看看。
无论如何自己在某一方面努点力,别偷懒,不管是为了事业,还是为了生存,或是兴趣,又或者是其他的什么。
有点扯远了。我的意思其实是说,说话方面,自己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出口成章,口若悬河的。能做的就是不抗拒与人相处,虽然反应难受,但也是正常的,如果有可能应该多和陌生人说说话,说多了,也就习惯了,也就不会反应过度。如果没有机会和陌生人聊天交流,那就认真做事。不必太在意自己的性格。
我觉得人需要不断地学习,就拿我开始时说的第二点,当自己的期望和能力不符合的时候会有很大的问题的。我想和陌生人聊天,要聊得很好,像生活中某些人那样。但往往事与愿违,所以每次我都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好,话说不出来,胆子还特别小。如果我没有看到一档关于抑郁症的心理方面的电视节目,错误的观点我可能会一直保持下去。心理医生说,通常病人他的愿望与他的能力不符的时候,我们会帮助他往能力方面改善。他说的难道不就是我吗?所以摆在我面前,其实有两个选择,一是把人际交往的期望调整到与自己的能力符合,第二是我的期望是否过高,有没有可能达到,如果可以我就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如果不行就适当放低要求。我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在无谓难受,明明做不到,却又要给自己过高的期望,最后做不到又难受,贬低自己又冒出乱七八糟的一大堆。
不仅是在人际交往上,在工作生活上也是如此,明明很穷却老是梦想买房买车,认不清现实,当下的处境,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从来都没有好好想想是努力奋斗,还是老老实实得接受现实。退一万步来说,其实老老实实得接受现实,不与人比,活自己的,起码也能活出个心情愉悦。怎么也不至于现在这样惶惶终日,受尽屈辱,每天想死死不成。既然要努力,就不要偷懒,要心无旁骛,成不成功不重要,起码自己的心里有一条路,有一个目标,让自己相信,自己不只有痛苦。
我很喜欢影视作品和小说,很多时候几乎可以沉迷其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中去。这些东西看多了人是会傻的,越看越傻,虽说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后半句的意思就说明了,艺术其实是脱离生活的,如果以影视作品和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去对待生活和生活中的人,就大大的问题了。文艺作品无论如何去深究纠结人物和情节都没有问题。但是生活中的人和事就不能细心揣摩了,越这样越不好,会发现问题越多,哪怕是自己熟悉的人和事都会这样。我想自己为什么会害怕说错话,不敢见陌生人,其实就是想得太多,不能说想到的都不对或者都对,其实问题的关键是那些都是无所谓的,一点用处都没有,他甚至对文艺作品也都是一无是处的。把生活用对文艺作品的态度去面对,本身就是大问题。
人是多变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各种场合说话,行为动作都不同如果没事就去揣摩一切,除了徒增烦恼,还能有什么好处?没有的,倒不如,当下戒心,随心随性,该怎么说怎么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别记在脑子里,别去分析,别去揣摩。平时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看来,脑子乱的时候,写写还是有用的,这并不是示弱,当然也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甚至不能完全改变糟糕的心情,但是我现在确实好受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