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历史数据记录不足的情况下,求证的方法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和理论去推测结果:首先,两张照片是在同一地点、同一季节、甚至是同一时间段拍摄的(上午10点左右);在相近的拍摄条件下,两张照片所呈现的天气状态又高度一致,都是灰蒙蒙一片,并且它们灰黄的色调都很一致。
2,造成天气灰蒙基本只有两个原因:要么是雾,要么是霾。那么现在就可以通过排除法,去确定图1到底雾还是霾。
3,先去了解雾与霾的区别,再分析图1,会发现图1中的情况与霾的特性高度一致,那么到此,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图1的情况是霾。
4,我们还可以佐以数据,有份叫做J. Quan et al.: Fog and haze in North China Plain的报告,可以在网上搜索到,是公开的,这个题目就是雾霾的研究。里面有关于1960到2000年的雾霾统计表,可以看到八九十年代霾天气频发折线图。
5,fog是常规的雾,而haze指的就是霾,我们现在的霾预警标志中,霾的英文也是用的haze。顺便解释一下,外媒除了haze,还会用到一个词叫smog,指的也是雾霾,但通常是指工业地区排出的烟雾混合体。
6,雾霾这个词在2004年的北京晚报关于天气的描述里,就出现了,但是那时对雾霾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今天。这也是造成我们一开始会认为“霾是突然出现的”这个误解的原因。
7,我们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空气状态无奈之外更多是担忧和心痛,这篇的立场也在文中有明确说明—并非为雾霾洗地,而是客观的告诉大家雾霾早就存在。
8,并且也写的是在当时的主要成因很可能是采暖,请注意,我们原文里写的就是“可能和采暖关系很大”,并且指的是“当时”。如果有质疑可以提出,但我们不接受偷换概念———我们没说过只有采暖这一个成因。
9,最后,如果你觉得我的观点有误,完全可以拿出你的依据来一条条理性说明,而不是幸灾乐祸。但是,质疑的前提是要拿出干货来,把支撑你观点的依据摆上来,如果你认为图1不是雾霾,那就请把不是雾霾依据拿出来,或者把怎么得到不是雾霾这个结果的推测过程拿出来。只有这样,真理才越辩越明。
10,最最后,遇事千万别说什么:我从小就生活在北京,小时候从没见过雾霾这样完全经不起推敲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