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十八篇03|清茶一味淡然香

辛冶/文、图踏歌行|杭州与夏

在龙坞

住在被称为“万担茶乡”的龙坞,身处茶园间,一年四季过去,很难不了解与茶叶相关的种植、采摘、修剪、翻整等农事,这些在外人看来饶有兴味的事情,对茶农来说有时也是繁重的。

春天,采摘“明前”“雨前”茶,时间紧张,本地茶农需要雇佣大批外地外省的采茶工,听她们自己聊天,有来自安徽的,有河南的,大都是有组织地被输送到这里,工价以天计,几年前已是二百多元。采茶工作也确实艰苦,茶工们一大早穿戴好斗笠、胶鞋、薄雨衣,拿上筐篮到狭窄的茶园小道一待就是大半天,春天采茶时节老是下雨的话,除非雨下得特别大干不了活,茶工们还是要在雨中摘茶叶的,因采摘时间有限,不容错过。

一茬采摘过后,她们也会在休息时由主家带着,结伴到西湖等名胜地去逛逛,那时,贯通几个茶村的社区公交就会被塞得满满地,载了一路的爽朗欢笑。村里的小商店也变得格外热闹,总有大队人马去买斗笠、塑料盆、雨衣,商店还会临时拉出个衣架子卖新衣服给采茶工阿姨们。

各茶村的招待方式也因地制宜有所不同,有的村每家招几位茶工,主人自行包吃住,有的村村委统一安排茶工吃大锅饭,从三月中下旬到四月中,大概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村子里总是能看到采茶工们忙碌的身影。

伴随着采茶,那段时间村子里还会有不一样的响动和味道——争分夺秒不停歇的炒茶机带来了新炒的茶香,整个村子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炒茶,有时机器一开,差不多就要忙到半夜,有的老客户直接上门到茶农家里取订好的新茶,村委也专门提供为茶农的产品打标签、技术支持等服务,村里的茶馆、饭店、农家还会挂出告示牌显眼地写上新茶上市多少元一杯欢迎品尝购买等字样,原产地现尝现买,绝对保真啊。

忙碌的采茶过后,平日翠绿可人的茶园将迎来一年中最“丑”的时候,所有的茶树都会被“剃头”修剪,这修剪分为大剪和小剪,大片的茶树,要大剪的话,上面一半都会被齐刷刷处理掉,有那种长锯工具,一边一个人拉着,从一排矮茶树上一过,绿叶子全没了,只剩光秃的根茎,常用的是电动伐木锯,一个人从这头走到那头,树叶落尽,地上就铺了厚厚一层枝桠。所以,这个时期浅褐色的茶园茶山有着荒芜零落的衰败感,为了新枝叶生发得更好,总得下狠手。

一个月的时间,新叶长出来的茶树,绿得更清透,初夏的薄云和蓝天为背景,满目看到的都是小清新。为了防虫害,茶园里会间隔着插上一排排红黄小方格的方形粘虫贴,而此前在茶树被修剪过后,人们也一直在地里忙碌,施肥、翻地、补新苗,这两三个月,应该是茶农们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了。

龙坞作为杭州最大的龙井茶产地,历史悠久,地盘大,产茶多,不过很少为外人所知,比如我此前泛泛了解到的,多是搭配虎跑水的龙井村的茶,还有因伟人视察而著名的梅家坞,2017年的时候,曾跟朋友到杨梅岭的茶农家品了茶买了茶,那时还完全不知道杭州的茶山茶园茶产地原来有那么多。

龙坞这片地方被统称为“龙坞茶镇”,在刚拐进龙坞的入口处,由政府扶持,建起了一大片地标性质的商业建筑“龙坞九街”,我在龙坞的这一年,它还一直在扩建中。九街所涉内容都跟茶有关,也经常举办一些活动、组织游客到这里旅游,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了,只是我还没有去专门逛过。

依山而立的龙坞村落们,茶园广布,长埭、上城埭、何家村、龙门坎、外桐坞……每个村有每个村的特色和独具的地形,茶园,水泽,溪流,民宿,茶楼,森林,闲闲分布,在这里消磨时光,会为茶香沉醉流连、忘却归处的。


茶博馆

5月,同朋友一起到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区去转悠,发觉它真是个小众宝地啊。说它是博物馆,倒不如说是个免费的公园,自然景致不比虎跑公园、西泠印社等逊色,坐着公交一路上坡,到最高处,山石间夹着座古建筑式样的木质小楼,就是茶博馆的门脸了。

门楼除了“中国茶叶博物馆”的牌匾,还有块匾上书“致清导和”四字,清和,用来形容茶是多么绝妙的字眼啊。刚进大门的大片区域,是灰瓦层楼、粗石铺地的建筑区,古建小楼较为集中地错落着,一些房间内有介绍中国茶叶分布和知识、世界茶叶产地等的展陈内容,也有茶室、购物的地方,坐在廊下眺望远山,人少安静,惬意得很。

继续往上走,没有料到后山的范围竟有那么大,前面的“博物”区简直可以算是附带而已。山间小路交错,植物繁茂,不知会把人带到什么惊喜之处,一路上山,有半开的绣球、金丝桃、金鸡菊、花已落尽结了荚的粗壮紫藤,还用“形色”认识了鸭儿芹、鱼腥草、苣苔、蔓长春花、前胡等不太显眼的植株们,不得不感慨,这里的物种实在是太丰富了些。

在路牌指引下,从小径往上走,就到了一处平坦的大圆台,中心是一组长台、古琴、杯茶造型的雕塑,一圈的木牌上有关于龙井、西湖胜景的介绍,这处视野开阔的平台,三面看出去都是远山,轻雾薄笼,更见清幽,确有品茶问道的韵味。

下山穿行别的小径,有的地方山石裂出沟壑,两岸用铁索木桥架起通道,平添了自然野趣,山涧潭水窄而深,附近崖上满布喜湿喜阴的蕨类植物,滋滋润润,忽然看到缓坡上种的一片茶树,才让人想起原来自己是在茶叶博物馆里呐。

兜兜转转,在一处呈缓坡的山崖上、挺秀的林木间,几间四面纸帐为门的低矮日式小屋一一静坐着,一如中国古画里隐士的居所,有人在里边喝茶、拍照、聊天,这样的茶室,与自然融为一体,下雨天听雨煮茶,岂不是更妙,只是要担心蚊虫太肆虐。

像游园一样逛遍了这处奇妙博物馆,沿来时的路往下走,顺便稍稍见识了产茶的翁家山、龙井古井、满觉陇路、传说中令人惊艳极富想象力的“汤屋”,茶博馆还有一处离得不远的双峰馆,不过来不及再去走走了。

到茶博馆几乎是观景去了,至于茶,一周后我自己又去闲逛了茶博会,算是大开了眼界。


茶博会

从网上得知5月下旬杭州有个“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并且可以预约免费参观,本来对茶并没有什么了解和情结的我,揣着好奇心、长见识的心理倒了两趟地铁跑去看了看。

场馆实在太大,我又啥都觉得新鲜东瞅西瞅的,走马观花只逛了一层就到了清场的时间。不过,这匆匆一瞥,直接让我对茶文化产生了兴趣。

博览会的场地按功能大致分为茶叶品牌区、茶器区、包装区机械区等,虽然不是周末,人可是一点不少,其中的年轻人也多。在茶叶品牌区,每一家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场品茶的人、洽谈商务的人围着桌子坐下,边喝茶边聊,也许单子谈好,人也能聊成朋友了呢。

有的茶品牌走年轻化路线,像卖扭蛋一样卖配好的茶叶,还在现场的直播间进行直播,有的品牌卖茶饮料、茶点、茶周边,也很受欢迎,天南地北的茶汇聚一堂,绝大部分都是我从没听过的茶叶种类和产地,原来,国内产茶的地域是这么广泛啊,而我此前的认知仅限于信阳毛尖、西湖龙井、云南普洱这些最大众的。

刚进场不久,在一个来自云南的古树红茶品牌摊位前,有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小姐姐让路过的人品茶,一边介绍茶树、产地这些,看图片才知道,那里的茶树竟长得那么大那样高,树龄也能到上百年,暗自称奇,尝过了茶觉得后味醇香,便买了两袋茶叶。这边的场地大都是能试喝的,不过走到那一字排开标着每斤几百、几千、快上万的茶叶旁,还是大感惊诧,听路人询问,这些茶仅是试喝就要几百元,也许有些产地和树种实在是珍稀,茶也越放越陈可以收藏吧。

通过这次博览会我还知道了一句词——“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后来从网上大略得知,全国最顶尖的茶叶研究机构是设在杭州的,浙大还有专门的茶专业,这个城市遍地开花各有特色的茶馆、茶楼,也都无声地昭示着人们对茶深入而普遍的喜爱。

走进茶具区,看到一大片一大片微光闪动的银质茶具、古朴清丽富有创意的陶瓷器皿、剔透的玻璃器、文雅的紫砂杯壶、竹木藤制的精巧器具,真的让人挪不动脚步,在有的摊位上,我转了一圈又一圈,轻轻拿起或仔细观赏那些茶具,听一旁的人们在询问,在讨价,在进货,对很多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物件,多少有了点了解。

既然买了茶叶,没有沏茶的小壶怎么办,于是挑了件莹白温润的小茶壶和一个纯黑色的被我称为碗其实该叫“建水”的小钵,还有两只小小的日式敞口杯子,另外看中了个藤编的茶具收纳筐,没有砍下来价所以没有入手——但,是,入坑之路才刚刚开始,从茶博会上回到家,又急忙在网上淘了粗布茶包、茶巾、青瓷小茶罐、茶点三连碟,然后,才觉得心满意足,可以自己一个人好好喝个茶、茶具也有地方安置了。

从茶博会回来的当天晚上,就着在会上买的陈皮茶点,跟三三一起用新买的小壶小杯品了茶,我还是觉得茶叶有苦涩的味道,但是搭配茶点,味道融合得刚刚好。三三自己是做陶瓷艺术的,对茶和茶具了解颇多,又给我普及了一波茶文化,不得不令我连连感慨它是多么有趣和博大精深啊。


吃茶去

清明的时候,有几个朋友到龙坞玩,中午在这边的茶楼吃了饭,对于茶楼还可以吃饭这件事,也是我觉得好奇的,它们为什么不叫饭店而是叫茶楼呢?应该是因为主人家就有茶园,客人在就餐之余,可以直接品茶、采茶、买茶吧。

我还一直想去体验下杭州的茶馆文化,单纯地安安静静喝茶吃茶点聊天放松,想来会很舒服吧,对整天忙忙碌碌的人来说,无所事事地在茶馆消磨时间,可太难得太奢侈了。外出玩的时候,也总能看到上了年纪的人在大树下、水泊旁的室外茶桌边围桌一坐,自己带着杯子或茶叶,桌上放个供水的暖瓶,沏茶、喝茶、闲聊,似乎能待一天。平常的日子,聚会、商谈、办活动,甚至拍照打卡都可以在一些有特色的茶馆举行,不由觉得,咖啡馆就像是西式的茶馆,而东方的饮料——茶饮,足够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融入了日常。

还记得去年在杭州过的第一个中秋,正好是国庆节,我到三三的住处去吃了丰盛的晚饭以后,她沏了茶,用的是她自己做的小茶杯和茶洗、建水,又将月饼、柿子、莲蓬、苹果、瓜子一样一样地用瓷的、漆的盘碟装上,两个人一边喝茶,一边随意地聊着天,美食美器,夜色温柔,那个离家千里、颇具仪式感的中秋,令人难忘。

这一回,在这个下雨的端午,我没有外出,又一次拿出自己的茶具们,烧了水,小桌上铺开茶巾,黑瓷连碟里放些小点,沏茶、喝茶、吃东西、写字、刷剧,看看窗外的雨,发发呆,在茶香里,时间过得慢吞吞的,将一小壶茶喝到没了颜色和味道,再沏了一壶又一壶,天光变化着,不知什么时候入了夜,一天过去了。

我还是对茶文化不够了解,还是生发着若有若无的兴趣,还是讲不明白各种茶器的用途,但,只需一席茶巾那么大的地方,摆一壶一杯一碟,得到的是如此闲雅的时光,多么痛快。

吃茶去,吃茶去,一壶收尽烟云,一杯清香润心,足矣。





往期内容:

踏歌行|杭州与夏

杭城十八篇01|雨过初晴,万物可爱

杭城十八篇02|“像少年啦飞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236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715评论 0 34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99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95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33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85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22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02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9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1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47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0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5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0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6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