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之一字,自古以来都为圣贤推崇。《西游记》中唐三藏将三个徒弟取名悟空、悟净、悟能,便是让三个徒弟领悟各自的不足,予以改善。
众人皆知悟的重要,但如何悟呢?
赵玉平老师在《管理之道》这本书中云:悟有两法,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是联系实例、过往经验来领会。
我觉得这实在说的太好了,一纵一横,概括了领悟的本质。我们不应该停留于表面的现象,往深了看,往深了想,琢磨事情背后的前因后果,可能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就像我们司空见惯的苹果落下,唯牛顿悟出万有引力,其实多问一个问什么,可能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信息。再者,我们时常会在朋友的话语中、书中、网络上看到或者学到一些别人的经验和观点,这些经验和观点,如果我们只是看了,那么将如过眼云烟,恍惚即逝。但如果我们横向地思考一下,是否曾经有听过的、看过的、体验过的事情能够印证或者反驳这些观点或者经验,甚至强迫自己多举几个例子,好处会不少,其一,巩固自己所学,其二,对新的观点和经验领会更深。
这让我想起以前李京老师所说的旅游“三见”:见闻、见识、见解。其中见识和见解也是“悟”的一种。见识是要求我们在走马观花前能够深入去了解过,而见解便是结合自己曾经听到的与实际看到的做对比以后,开始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武侠小说里头形容一个少年天资不错,很多时候都用的“悟性好”来描述。我对“悟性”的理解就是,一个人能够很快理解一句话、一件事、一个道理。而这种理解力绝非只是天资,还应该与其举一反三的能力有关,也就是说,这个人如果悟性好,他能够在遇到新的观点的时候,能通过联想以前相似的事情来尽快地吸收和理解这个新观点。这个能力我觉得是能够培养的,既然能够培养,我们便有了机会去获得不弱于那些天才的能力。这对于我这样天资不高的人无疑是个好消息,所缺的无非自律和坚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