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为坝,可抵万难——榕江涛声里的中国式团结

洪水如巨兽般无情吞噬了榕江,街道成为汪洋之域,房屋支离破碎,基础设施损坏,这座因“村超”而闻名的小城骤然陷入绝境深渊。然而灾难的滔天浊浪之下,坚强的榕江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无形却坚不可摧的堤坝——那是人心为坝,可抵万难的信念长城。

人心之坝,是生命救援中激荡的朴素情义,是个体在危难时闪亮的勇气。忠诚镇村民、足球队啦啦队队员们自发为救援人员提供餐食,哪怕自己家中受损严重,依旧选择“先顾大家才有小家”,奔赴食堂帮忙炒菜;车民街道卧龙社区易搬群众杨凯,得知县城物资仓库急需装卸人手,当即报名,在车辆与仓库组成的“人链”当中昼夜鏖战,一箱箱物资经由他手,送到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手中;榕江本地经营早餐店的杨菊花,在受灾第一时间并未抢救财务,而是选择把几十斤米粉运往高地,分发给受困的邻里……平凡人的勇气和善良让被洪水分割成孤岛的一个个个体连成一片陆地。这些行为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却如鲁迅所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朴素情义,恰是人性光辉在至暗时刻的爆发,是灾难之下个体之间自发缔结的生命盟约,成为抵御无情洪水的第一道人心堤岸。

人心之坝,是政府担当竖起的坚固防线,是救援队伍无畏冲锋铸就的铜墙铁壁。当灾难来临,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政府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徐勃书记亲赴一线指挥救援,协调资源保障民生。在社交视频网站还能看见群众录下的徐书记满脸疲倦却依旧镇定指挥的视频,情真意切地说:“只要徐书记在,我们什么都不怕!”政府工作人员的身影在风雨中穿梭,成为受灾群众心中温暖的依靠,也为后续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武警贵州总队6月24日凌晨即组织官兵携带救援设备奔赴一线。6月28日榕江遭遇第二次洪峰,当日即启动防汛Ⅰ级响应,武警贵州总队又增派官兵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同心协力下榕江两次洪灾期间累计紧急转移9.2万余人次。这片泥泞狼藉之上,无数人日夜奋战,修复家园。曾几何时“村超”的激情呐喊与摇旗呐喊,如今已无缝转化为重建家园的汗水与号子。此情此景,正是管子所谓“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的生动诠释。人心为坝,其坚固不仅在于个体情感的凝结,更在于千千万万颗心被组织起来后,所汇聚成那足以令山河改道、废墟重生的磅礴伟力。

榕江的“人心为坝”,实则彰显着一种深厚而独特的“中国式团结”。这种团结,既深植于守望相助的乡土伦理,又强韧于现代社会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它并非外物强加,而是源于文化血脉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能跨越地域的集体认同。它并非虚幻口号,而是榕江人民用肩膀与意志在洪水废墟上矗立起来的真实丰碑——这丰碑无声诉说:天灾能摧垮砖石,却无法撼动众志成城的灵魂堤坝。

徐勃书记表示预计村超赛事将于7月26日重启。当足球再次在榕江球场跃动,当街巷重现人间烟火气息,洪水刻下的伤痕终将隐入时光深处。但榕江以人心为坝、抵御万难的壮举,已然为时代留下一个关于力量与希望的永恒坐标。

人心为坝,其力万钧。它无声矗立,令洪水退却、家园重生;它如日月昭昭,成为民族血脉深处最坚韧的守护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