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手不释卷。《民国的气质》、《民国风度》陪着我度过一个让人惬意的寒假。在领略民国时期才子佳人的博大与温婉的同时,也不会忘记回归到教育的思考,那就是用心读《师者之规》一书,还好,有一定的感悟。
首先得承认《师者之规》是一本不错的师德教育书籍,不但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每个章节都配有案例,之后都有推荐一些书目,这些书目绝大部分都是大夏书系书籍,正是当前教育界对现代教育深入研究的系列成果,看到如此之多自己心仪的书目,能不欢欣有加?这样的编写是之前的教育书籍完全不同的地方。如果你真正有心阅读,过后还买推荐的书来跟进学习,我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同程度提高你的“教育力”。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总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情。
书中提到的很多教育理念,本人已经接受也很熟悉,因此新的感悟不多,倒是介绍夏昆一文《窗边的守望者》,让我颇有感慨.其实在此之前在网络上读过夏昆的很多文章,对他也有一定的认识。他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面前,经常怀抱吉他,低吟浅唱,在孤独的小山村度过许多的不眠之夜。在语文的课堂上,山村的孩子们对这个新老师充满了好奇,常围着他追问山外的世界。就这样,夏昆终于意识到教师这一职业所赋予他的使命,毅然选择用青春的激情代替初入伍时的哀叹。他决定先从阅读开始。他选择的第一套书就是《二十四史》,因为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进化而来,文史不分家,发现了源头,也就激发探究一切的兴趣。“他依稀觉得这样的阅读给了自己前所未有的充实感”。我想,夏昆能让自己成为“为孩子们播撒阳光”的教师,除了自身较强的专业知识外,也和他广泛深入的阅读一定是分不开的。当他如数家珍般给学生讲解浩瀚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对自己祖国文化传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不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教育效果吗?一个教师的“教育力”从此得到提升。阅读,让他在教育的路上行走得更潇洒、从容。
记得初读《论语》“凤鸟未至,河不出图,”,简直摸不着头脑,“河不出图”什么意思啊?直到翻阅《话说中国》之《创世在东方》一书,才知道原来有这么个说法:河图:据记载,伏羲氏时代曾在黄河中出现一条龙马,背上有一张图,就是后来伏羲氏画八卦时所根据的“河图”,人们把这样的事看作是圣明君王出现的一种征兆,所以孔子在晚年都未实现他的理想,便发出“吾已矣夫”千古感慨。似乎这样的阅读,表面看起来与我们的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其实不然,首先你自己增长了见识,还可以利用某节课较为轻松的时候,跟孩子们讲讲类似这样的故事,让学生也增长一些见识。如果历史老师、语文老师也能多懂一些类似这样的知识,他们的课堂能不妙处横生?
写到这里,不觉想起两年前的一些事来。前几年,我钟情于网络阅读。记得当时读了一篇苏州常熟沈丽新老师的系列文章,其中一篇大概是讲怎么处理学生课堂违纪的事。她认为一旦发现学生违纪而需要询问时,最好使用陈述句,而不用疑问句,因为往往有时疑问句往往是学生找到无理取闹的机会。比如学生小声讲了脏话,你如果用疑问句询问:你为什么讲脏话?学生会失口否认,而旁边的同学是不敢作证的,这样的情况,你又没有录音设备在场,你光说你听见了,好像不够有力,学生要是坚持否认,你会很尴尬。这种情况下,你不妨直接用陈述句批评:你说了脏话,是不对的……。这样,他就无法进行无理的反驳,教育会正常进行。想不到,没过几天,我居然可以现炒现卖。某节英语课。那是下午的课,也许是刚上完体育课的缘故吧,学生都觉得很热,我可以理解。可是课上了差不多一半了,顾某(男生)还在做扇热的动作,并将T恤前端当做工具,不断地上下抖动,且动作幅度大,不时露出肉团团的腰身来,这样非常的不雅观,还惹得周围的同学不断地发笑。我不得不停下课来,没有训斥,没有疑问句,用陈述句直接告诉他:在这样一个学习场所,也是公共场合,你的行为是不礼貌的,因为你影响了同学的学习,老师的工作。我希望你能停止这样的行为。当然如果你不服气,你最好不要现在与我争辩,下课可以。他听了,一愣一愣的,找不出词,所以只好停止不雅的动作,其他同学也很快安静下来。
长沙某一小学陈校长也著文一篇《请从“我”字开始》,她在处理一起学生打架事件时,先倾听各自申诉。但她要求双方陈述时不许说“他”字,而要从“我”字开始。所以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去陈述,就避免了轻易地推卸责任,而是找自己的原因开始。还有,如果要描述对方的行为,也不要说“他”字,而用“你”字,这样的语气有好得多,在感情上也容易减少敌对的情绪。那么只要自我检讨,又少了怨恨的情感,处理起来不是很顺畅么?有机会,我也试试。
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读书“三无”:无中西;无古今;无有用无用。我且肤浅地理解:广泛阅读。再有林茶居先生说的:有的书,可以直接用于工作;有的书,可以服务于心灵的安顿;而更多的书,则化于无形,只能成为个人阅读史上的标志——当然,这些“无用”的书,也可能在未来的某一时刻,突然翻身坐起,参与到你的人生当中。两位学者真是不谋而合,难怪有“阅读浸润生命、阅读给生命化妆”一说。显然,阅读也不能很绝对的功利化,也就是说并不能直接显出巨大的“生产力”,但可以肯定的是,阅读,一定能曲径通幽地提升你的“教育力”。
繁琐的工作,让我们没有精力(其实是不愿意)再说读书一事,阅读和我们已渐行渐远了。其实,工作再忙,再累,总该让自己抽空仰望一下星空,否则,我们会走得很疲沓、很纠结。
(此文为校长布置的寒假作业而作)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