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主要分析用户需求的书,今天只写其中的一小点,怎样提出一个好问题,因为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弱点,书中的观点改变了我对“提问”的思考方式,记录一下
提出好问题就相当于问题解决了一半。提出好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深入的过程。
作者有自己的一个提问题模板,套用模板大家去培养提出好问题的感觉,当你熟练使用以后,你可能会发展出自己的模板,
目的性需求的问题改进
假设你在经营一家理发店,最近理发店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麻烦,用户流失率很高,你想通过用户积分的方式,降低用户流失率。
作为老板的你提出了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积分体系,才能降低用户流失率呢?
你的员工开始了头脑风暴,有员工说:我们可以考虑设计成累进制的积分体系,用户剪发次数越多,积分越高,然后能够兑换的也就越多。有员工说:我们可以考虑把积分设计成几种类型,有充值积分、使用积分、奖励积分、老用户积分,这样就能把各种用户区分开来,保证积分向老用户倾斜。还有的员工则开始谈论积分兑换的问题,甚至你的会计已经拿出纸笔开始测算积分成本了。
然后,你开始找老用户聊一下。
老用户A说:“积分别搞得太复杂,最好能兑换的东西实惠点。”
老用户B说:“最好你的积分能够和银行、电信的积分通存通兑。”
你准备按照员工和用户的建议实施了吗?似乎感觉有点不太对啊?你回头反思,发现原来是你提出的问题不对,所以大家的答案似乎也是让你感觉不对,那么你应该如何提出你的问题呢?
目的性需求的问题修改模板
第一步:去掉问题中涉及到解决方案的词语。
过早地明确解决方案不利于需求的洞察。在问题中“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积分体系,才能降低用户流失率呢?”积分体系属于解决方案,修改后的问题变成“我们应该如何才能降低用户流失率”。
第二步:“怎么办”或者“如何”,统一改为“为什么”。
如果问题是“难题”模式问题,统一改为“疑惑”模式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如果问题是询问“怎么办”或者“如何”,统一改为“为什么”。因为,首先洞察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洞察用户的需求。所以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才能降低用户流失率”改为“为什么用户流失率会这么高?”
第三步:修改第一步的问题,询问问题的目的——我们为什么要降低用户流失率?
经过这三步的调整:我们把目的性需求的问题修改为:
[1]为什么用户流失率会这么高?
[2]为什么要降低用户流失率?
现在,把修改过的问题重新抛出来,答案可能会有惊喜的收获
探索性需求的问题改进
你还是那家理发店的老板,现在,你经营的理发店已经步入正轨了。不过最近理发店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你希望开发一些新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作为老板提出问题:用户来理发店,我们还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又到了员工头脑风暴的时间,有些员工可能会说,我们让他们感到尊贵,用户一到理发店我们就鞠躬,还有些员工可能会借鉴海底捞的手法,我们可以赠送点瓜子,在等待中让他们嗑瓜子消磨时间。还有员工提出,我们的用户比较赶潮流,我们应该多开发几种新发型,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
然后,你又开始找老用户聊一下。
老用户A可能会说:“其他都挺好的,就是价格有点贵。”你的脑子里面马上浮现出的概念是充值优惠卡,充100返100。
老用户B可能会说:“以前给我常做头发的发型师走了。好多情况我还要再跟新给我做头的老师再说一遍。”你可能会想到建立一个老用户喜好数据表,这样不管哪位员工离职,你都能够给用户提供同样的服务。
下面,你准备按照以上的策略进行改造了吗?你会觉得有点问题,因为你隔壁那家足浴店搞的东西好像和你现在想做的东西一样。
看来又需要重新考虑一下问题了。
探索性需求的问题修改模板
探索性需求的问题的修改不是基于你原来提出的问题,而是从企业内部的运营内容上开始着手考虑。
第一步:说明一下你理发店的核心产品是什么。
即使是拓展新的业务,也不能彻底放弃你的核心业务。作为理发店的老板,虽然你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但是你还是能够很快回答出你的核心服务——为顾客理发。
第二步:在核心产品基础上问一个为什么。
注意,在这里,只要问一个为什么就可以了。现在,你的问题变成“用户为什么要理发?”这个问题可能你需要思考一下,最后你给出的结论是“保持形象和心情”。
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问一个“还有什么”。这个问题是拓展用户需求的范围。比如,在这里可以问“还有什么服务或产品可以保持形象和心情?”
第四步:仍然在第二步的基础上问一个“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是探索满足用户需求的价值,在这里可以问“保持好心情对用户来说意味着什么”?
现在,通过上面这个模板,我们只用4个步骤,就提出了两个问题:
[1]还有什么服务或产品可以保持形象和心情?
[2]保持好心情对用户来说意味着什么?
第一个问题,扩展了你研究的范围。为什么我建议只问一层为什么呢(在标准咨询方法看来其实要求问5个为什么)?因为通过第一层的为什么,其实是要把与你相关的第一层的间接竞争者给考虑进来。考虑间接竞争者以后,你对竞争的范畴就会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这个问题尤其适合两种类型的市场:
[1]市场竞争激烈,整个市场是一片红海的市场。通过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企业跳出红海来看问题。
[2]利润丰厚,监管逐步减少的市场。通过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挑战者。
第二个问题则是让你思考价值和意义。我们之所以问“保持好心情对用户意味着什么”,而不是问“为什么要保持好心情”,其核心目的是希望让用户的回答能够更发散,能够更聚焦于意义,能够阐释出更多的关联关系,而不仅仅是因果关系。
这两个问题为你提供了不同的视角,第一个问题扩展了你横向比较的视角,第二个问题则是帮助你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两种方向都有可能会成为你下一步发展的核心引导。
如何完成关键的第二步骤
在探索性需求问题修改的四个步骤中,第一步、第三步、第四步都相对比较简单,在实际操作中最难把握的就是第二步,针对核心产品问一个为什么。
为什么要理发?回答也可以是“因为头发长了”或者“想让头发短一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后续的两个问题就会变成“还有什么服务或产品可以让头发短一点”或“头发短一点意味着什么”两个啼笑皆非的问题。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回答这个为什么的时候,需要保持三个原则:
[1]不要回答客观现象,而要回答用户感受。
在描述原因的时候不要去讲现实的客观情况,而是要讲用户的目的。比如,假设你是一个面包店的老板,当你问出用户为什么要买面包的时候,你不能讲述客观的事实,因为“面包很香”,而应该讲述用户的目的,因为“能够便捷地满足口腹之欲”。
[2]不要讲产品,而是要讲变成的价值和作用。
不要说“用户想要加湿器”,而是要说“用户想要保持空气湿润”。
[3]价值要体现在对自己的好处上。
接着上面的问题,保持空气湿润还只是一个过程,你需要进一步把这种过程变成对自己有着直接好处的结果。例如从“想要保持空气湿润”变成“想让皮肤更有弹性”。
以滴滴打车为例,初期可能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用户方便地打到车”,如果聚焦于这个问题,显然后续的改进思路就是不断地改进算法,提高效率,配置资源,让使用滴滴打车的人能够尽快地打到车。
那么如果按照四步法来提出问题呢?
[1]核心产品是什么:协助打车服务。
[2]为什么打车?因为我们要出行,我们要去某个地方。
[3]还有什么服务和产品可以帮助出行,如私家车、火车、飞机、自行车……
[4]出行对人们意味着什么——旅游、奔波、回家、远离、告别、期待相逢……
这时候,当提出新问题的时候,可以发现,我们对痛点的理解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我们站在更高处看问题,这时候,你的策略可能是:
[1]更广泛的市场。站在出行的角度去考虑更广泛的市场,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出行工具都考虑进来,甚至于包括马车、宇宙飞船。这时候你考虑的是如何用同样的算法和服务去适应更广泛的市场。你的算法,效率水平都在向更广的市场延展。
[2]更深层次的理解。基于出行的目的去考虑打车,准备回家的人需要什么样的车?旅游的人需要什么样的车?每一种情况下,用车的需求和细节有什么差异?
当然,你还可以同时去匹配深度和广度的理解——用不同的出行手段去匹配不同的出行意义,满足人们的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在这两种问题设计的模板中,我们都是通过圈定一个更大的范围研究目标,深入研究问题的原因、价值和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探索性需求的问题模板还是目的性需求的问题模板,都不一定只有这一种唯一的问题优化方法,每个人都可以设计开发出自己的模板框架。一个好的问题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好的问题能够帮助你发现新的认识需求的角度。
[2]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去探究更深层次的原因和意义。
[3]好的问题能够引发范围和层次更广的思考。
大家还可以比较以下两个问题的差异,直观的感受一下普通的问题和好的问题的区别:
娱乐:
[1]普通问题:小孩子是如何玩乐高的?
[2]好的问题:游戏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
手机:
[1]普通问题:人们是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的?
[2]好的问题:人们需要什么样的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