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周围很多人都在说借钱的话题,也看到不少网友说不再借钱,也容易总结出:朋友之间不借钱,我不借你的,你也不要想来借我的,摆出感情不掺钱的高人模样。
我觉得这是一种误导,并不是所有借钱的人都那么不堪,也并不是所有的感情都会因为钱变味。
我有一个朋友,哦不,兄弟,我是一名大学生,本身没有经济来源,又不是省钱的性格(现在还好因为不愿意负债),那时候他也是大一大二,我大概每次过年都得还他三四百,我借钱的时候也会说明这钱大概什么时候能还,他有急用我非常理解,不会说因为不借而胡思乱想,我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好到可以把后半生交给对方。我还钱的时候他往往不接,说:我的钱就是你的钱。我真的,我真的知道,我一定是透支了我的什么来跟他做兄弟,可我也知道,非还不可,我说:这次还是让你下次有钱借我。
我也有借钱出去的时候,不过数目不大,我本身生活费只有1500,我觉得算是比较多的了,有时候其他朋友来跟我借,我若是有,一百左右的都会借,大不了少吃一点,然后事实就是开启了花呗,借出去的不会影响到我正常的生活,他们还不还我压根不记在心上,都是大学生,这一两百基本都是山穷水尽才来开口,我也不问,因为这地步我到过,我不图他们还,大多数时候都会还的,这些我都当成意外惊喜,就算不还,回家乡的时候也没少请我吃东西,我不是好占别人便宜的人,但有些人要付钱的时候,我心里很清楚,日子很长久,我会请回来的,大家心里都有数,你请我一顿,下次我请你一顿,当然你下回不请当然可以,因为我就是喜欢同你一块吃饭,除非我没得闲钱了。
钱并不是会影响感情,是因为我们自己认为钱会,所以钱才真的会。如果我们抱有一种对方欠自己的态度去聊天,那当然会造成感情上的问题,同样,抱着自己欠他钱的话也会。当我们认为钱会影响,那么就真的会影响。可是我们更应该去正式债务关系,借钱的时候就考虑明白,如果对方只是普普通通的朋友,那么借出我们可以借给他的金额,如果数目大了,首先看自己能不能承受失去这笔钱,再看看对方是因为什么欠的钱,如果是想投资,想买房子,想还赌债的话,慎重为上,几乎不用考虑,反手就翻开《拒绝的艺术》,可能有人觉得赌债有出入,是的,可我个人觉得,赌债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如果简单的让对方摆脱了,那么对方复赌的可能性极高,甚至想再入赌去还你的债,所以让他深刻明白后果以后,再从其他方面帮助会更好。如果对方是因为家庭事故之类的,那么考虑的更多是我们本身的财产情况,当然也有对方跟我们的交情之类的。哦对,如果是救我兄弟命,那我裸贷都极具可能性,不用说我意气风发,血气方刚,我知道后果,但是相比于让我眼睁睁失去他,可以接受。
借钱不是简单的我不借你的,你不要借我这句话就当做标准,人没有这么简单,任何一句理论在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差异,这句话虽然绝对了些,但说的其实是相对的问题。不要对借钱的人有太多偏见,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对方经历了什么,就给他扣上帽子,这样的偏见往往会让自己变得狭隘。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借钱,我也有不想借钱的对象,比如四五年不联系的同学突然冒一句借钱,除非是一块两块,超过十块钱都不带回消息的,我又不是散财童子,还有那种我明知是表面兄弟的,嘴上一口一个兄弟,但我心里有数对方把我当什么,若是真心,那在我接受范围我帮衬一点,若不是,那我就当没收到消息,就算对方说我铁公鸡也没事,知我者谓我心忧。说这些只是提供一些认识,多一点角度看待借钱这件事。
生活还是我们自己的,至于路上出现什么,我们没办法控制,来了,就面对,绕过它也好,踏过它也好,过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