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人与信任,老鼠屎与粥

如出一辙

      关于碰瓷,鲁迅在百年前就形象描述了部分现代人的内心写照:

      “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摘自《一件小事》鲁迅,“他”指文中的车夫,帮忙扶起摔倒的老太太)

      读这篇小短文蛮有趣的,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这种反应放到现在,也是很真实了。

      我一直认为所有人都是心怀热枕的。愿意帮助弱势,乐于付出爱心。但总有少数恶人坏了一锅好粥,这引起的连锁反应是“不信任感”在你我之间迅速蔓延。

一场人性的赌博

      一件好事带来的影响力,远不及一件坏事。

      就扶人来讲,试想:

      A:10个人里有1个扶起老人后得到感激,剩下9个会怎么做?

      B:10个人里有1个被老人讹了,剩下9个会怎么做?

      第一种情况,9位可能会点个赞,也可能没有太大反应。毕竟帮助别人、得到感激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第二种情况就不同了,9位会引起重视并开始警惕,避免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做一件好事要付出额外精力,警惕一件事是保护自己。付出不一定得到应有的回报,但保护自己一定对自己有利。所以,我会在质疑你的前提下做每个决定。这大概就是警惕者的内心所想。

      在自己无法完全掌控的事情上做有风险的选择,与下赌注无异。这里赌的是人性。

让子弹再飞一会

      不管是借媒体爆出的新闻,还是当事人单方面的说辞,比如A明星婚内出轨、B称妻子的跳楼另有隐情等等,这些内容的曝光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人多了会促成舆论。而舆论,则可演化为武器。

      这时,别有用心之人捏造谎言、利用舆论,开始借刀杀人、谋取利益。破坏某产业背后的经济链、毁掉某公众人物的前途、对第三方组织施压、对冤者的嫁祸......

      但是,部分谎言终究会被戳破。在经历了无数次反转后,再次面对这类事件时,最初那位叫嚣者的说辞就要打上问号了。

      听之信之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开始怀疑事情真的是这样吗?会不会有反转?还是再等一等,让子弹再飞一会吧。

      冷漠、观望。这可怕的冷静背后,是信任的透支,也是自我保护的态度。

      少数恶人造成的信任危机,是极具破坏力的,他比一粒老鼠屎还恶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