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整理思绪的时候顺便刷了工作以来的朋友圈和QQ空间,就一个字“酸”。开始用微信的前两三年只负责转载,从不发表状态(至于那些转载的文章,有没有重温大家都心知肚明);而QQ空间里也很少同步更新自己的生活当下,都是从微博那盗来的图文(怎么文艺怎么来),颇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现在QQ多了一个功能,时常会提醒你几年前的今天发了什么图文,每每这时,总觉得酸涩无比、牙疼难耐,顺带心里再鄙视自己几遍,“那时,怎么那么喜欢无病呻吟?怎么那么矫情呢?”当然,也许过个三五几年,再回过头来看今天的图文,可能依旧会觉得“酸”。
我把这个过程视为“成长”。
成长的定义很多,各人的理解和感悟也不尽相同。恰如旅行途中,有人喜欢美美地拍照入境,各地打卡留念;有人喜欢遍尝美食,饱览各地风土民情;有人喜欢图文并茂,边走边记……我发现自己现在就喜欢上了后者。很多时候也能渐渐地沉寂下来,一个字一个字地码,将自己心中所想、所悟、所得说出来。
再补充几点吧。
白杨树
未去西北之前,对“白杨树”的印象全部停留在茅盾先生那篇《白杨礼赞》上,我向来是不太喜欢这类既要托物言志、又要拔高到政治层面的文章,总觉得文学还是与政治保留一点距离的为好。可是当汽车真的行驶在高原、盆地、戈壁上时,文中的句子就开始自动闪现、为我解说。“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是的,这些树笔直无比,一颗颗、一排排筑起了铜墙铁壁般的绿色长城,为行人驱散了不少寂寞,给人以安全、踏实。
慎独
我的小室友是个独自前来旅行的武汉妹子。受性格影响,再加上陆陆续续了解了西域先行者们的一些历史,对于独行的人我向来是很敬佩的。
平日跟学生聊过,古人特别喜欢“慎独”二字,因为唯有“慎独”才能成思、成文、成学。“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狂放不羁的李白都看的很透彻啊,可这是喧嚣的时代,“慎独”起来难度不小啊!究竟要到何时,我才能有勇气跨出独行的那一步呢?
教育
同行的队伍中有两个孩子,大孩子刚参加完高考,沙漠里释放天性被大家玩坏了。小朋友年仅5岁,从小跟着父母出行,已经陆陆续续去了二十多个地方,他的天真烂漫为我们增添了不少乐趣。
我想起了家里的某宝,唉,我真是个只顾自己潇洒、不称职的母亲啊!知、行教育我该如何展开呢?(此刻码这些字的时候,我已经回到了某宝身边,他有些不开心。我不在家的日子里,他学会了新的技能——瘪嘴,以此来表达不满的情绪。于是头两天里,我不得不天天面对着一个瘪着嘴、垮着脸的某宝。)
最后偷点懒吧,直接用《我只喜欢你》大结局里的台词“爱让我们褪去身上的青涩的棱角……”因为有爱,对山川河流、对虫鱼鸟兽、对孩子爱人、对父母朋友、对邻里陌生,还有对自己,爱,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