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瞬间打动你,可能是自然景象,也有可能是人文景观。
它们打动你,你沉浸在那一刻的情绪里(或是美好感动温暖欢乐愉悦体验,或是惊奇悲伤愤怒哀恸体验),你不希望这种体验转瞬即逝,你想记住这一刻。于是你有按下快门的冲动。
当手机突破通讯应用模式,成为最普遍的拍摄工具,记录,便成了一件力所能及而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人们不再需要昂贵而笨重的相机器材就可以轻松保留一些瞬间和记忆。
手机摄影成为日常。
我自己也正在逐步放下相机,开始依赖手机拍摄。
它方便,快捷,简单,实用,祛除了场景限制和时间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拍摄。
但我今天要说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用手机照相,而不是摄影。
没错,照相不是摄影。
照相就是咔擦一声按下快门将你所看到的记录下来。是复制。
比如下面这张照片。
摄影也是将你所看到的按下快门记录下来,但有取舍。
取舍就是,不需要把你所有看到的都拍下来,而是有所侧重。选取最能打动你的那一部分,那一个亮点。
取舍也就是构图。
1.构图
构图,是摄影的第一大要素。
照片的框架构图基本三种:
1.横构图(就是横拍,16:9的宽幅,电影通常的表现手法,4:3常见横图)
横构图一般用于风景拍摄。当我们想表现一种宏大广阔的场景和景观时,一般会采用横构图。
2.竖构图(就是竖拍,16:9和4:3的竖构图)
竖构图的画面具有纵向延伸感。通常表现上下空间维度(是我本人比较喜欢用的一种框架构图模式)。
3.方形构图(1:1)
苹果手机在拍照设置里面会有这种构图模式。
方形构图可以让画面更紧凑。
很多大师都喜欢用方形构图。
这个完全看场景不同或个人的喜好。没有说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每一种构图模式都可以拍出好照片。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确定了基本的框架构图后,在画面的表现形式上 ,构图还分为:
斜线构图(通常可以表现画面的延伸感和空间感)。
用画面中的线条,带动视线,将画面由近及远地延伸到远处。
中心构图(突出简单主题时)。
将拍摄主体居中,一眼突出主题,这种照片通常给人以稳定踏实感。
一般拍摄静物时多用。
对称构图(上下,左右各占50%):一般拍摄倒影,建筑会采用。风光片中的日出日落倒影也常常使用五五分构图。
三角形构图(稳定)
三角形构图让画面具有四平八稳的平衡感,通常用于人物、人文、静物拍摄。
对角线构图
用画面中物体自然形成的对角线条感来构图。让画面平衡,且有空间透视美感。
三分法构图(照片的主体在画面的九宫格的交叉点上,让画面有一定的平衡和艺术感。
一张照片如果前期就能把构图掌握好,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前期没掌握好,还可以后期进行剪裁,这就是第二次构图。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文中第一张照片,后期做了剪裁, 完成了第二次构图。
它也是一张竖构图照片。
去掉了一些杂乱。留下单纯的一朵黄玫瑰。让画面变得更简洁,主题更突出。
少就是多。摄影是做减法。
下面这张,是在一间正在装修的清水房中拍到的。工人装修用的简单照明灯泡,和连接的一黄一绿电线,吊在简单的灰色石灰墙上,很吸引我。立即用手机拍了下来。我觉得它是一张不错的极简风照片。
2.光影
摄影的第二大要素就是用光。
合理地运用光线 ,表现画面的明暗,层次,让画面更具美感和艺术感。
有句话说,摄影就是用光的艺术。
我常常会被酒店房间的灯光设计感动。一盏亮着的灯,就可以是很好的光影照片。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每次住酒店,都会在拍几张房间里的灯光。
看似破旧的门,斑驳的石灰墙,晾晒的旧衣服,有了夕阳光的照射 ,画面就生动起来 。它有没有让你想起小时候在农村里的家或者是你下乡时看到的某个村子里的住家的样子? 照片的故事性,是不是引发了你的某些联想?
在家,足不出户,也能借助光影拍出有意境的美片。光影稍纵即逝,学会多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细节,最普通的场景也能因光影出彩。
3.主题
摄影的第三大要素就是主题。
主题就是,你最想表现什么?
在拍摄之前,可以略作思考,那么你拍出的照片更接近成功。
主题突出鲜明的照片,容易引起人的共鸣。
一张好的照片,它一定是有主题的。主题,也就是你最想表现的情感和故事。
让你的照片具有故事性,一张好照片就是一个好故事。会讲故事的照片,它常常是你内心的情感独白。能表现你的心理特质和个性。
当然初学者,能掌握好构图,一张照片就成功了一半。
在慢慢越来越多的练习中,注意用光,表现光影,你的照片就会变得更加生动。
如果一张照片,兼具了构图,光影,故事性,那么很难说它不是一张好照片。
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而不仅仅只是一些随便看看的美图。我相信,它必须来自内心深处的感知而非表面。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写过:“我是个摄影的幼儿园大班生,不懂得理论,也没学过操作,但是跟风景约会的时间长了, 行云流水间,万物映在眼底,突然悟到:真正能看懂这世界的,难道光是那机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相机,它不过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于是把相机放进走路的背包里,随时取出,作“看此花时的笔记”。
每一个被我看见的瞬间,都被我采下,而采下的每一个当时,我都感受到一种美的逼迫,因为每一个当时,都稍纵即逝。”
很喜欢她的这段话。
不在于使用多好的机器,而在于我们的眼能发现,我们的心能感受。
愿我们都能采下每一个感动的瞬间,因为,美好的东西,总是稍纵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