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我已经厌倦了对地区、城市这个话题的讨论了。由于我遗传先天性流浪基因,所以我去过的不同城市和地方相较于以读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为己任的大众青年来说,算是多的;而与浪迹天涯、志在仗剑行天下的旅行侠客们相比,又实在少得可怜,因为我其实是个不怎么喜欢所谓旅行的人。小的时候,是恐惧未知旅途中的陌生与不安,长大以后,是厌倦匆匆过客的那种无力与迷惘。
不管怎么说,出于各种情愿以及不情愿的目的,我还是去过一些地方的:上至中国各大国际性都市,下至名列全国贫困地区的县城乡村。而由于我很少纯以旅游为目的去走马观花,大都是为了学习或者工作,因此我似乎能以一个更接地气的视角来观察我所历经的这些地方。
“全世界的城市都和纽约一个样。”小时候偶然在书上看到的这句话绝对是真理。在我国,无论是享誉世界的北上广深,还是奋起直追的二线省会城市,抑或紧紧抓住时代的尾巴生怕被甩掉的三线小城,都以建造出纽约时代广场和双子塔的各类山寨版本为荣。虽然由于经济实力不同,这些大大小小的复制模型的高度和内部装修档次层次不齐,但是它们光鲜亮丽的工业玻璃外表无一例外地出现在所属城市的所谓城市名片上。其实每当我抬头仰视上海中心常常隐于云中的顶端时,我都会想,站在顶层的人们就算感觉自己离月亮近得仿佛伸手就能把它摘下来,那也只不过是幻觉而已。
而各个城市相互之间的自卑或是自负,更令我觉得都是一些狭隘的自说自话。北京觉得上海更有人文气息,上海觉得北京更有文化底蕴,殊不知在都市生存压力极大的今天,所谓人文文化某种程度上只是有钱有闲的人们 用来消遣的奢侈品。郑州认为合肥经济建设起步晚,合肥认为郑州环境差人口素质低,殊不知同作为人口输出大省的省会,它们向发达地区输送了多少头戴各种“漂”标签的青年学子和农民工劳动力,而这些人,大多正以付出他们的青春和生命为代价,换取不属于他们的繁荣与浮华。
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着雾霾,目光都一致向钱看,方向都是踩着他人的肩膀向上爬。所谓城市地区之间的不同,最多体现在几米漫画中所描绘的夜深人静时隐隐作痛的都市人乡愁而已。那又如何呢?怯懦的人们不敢发出声音的哭泣终究会隐匿在时代机器的轰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