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盆兰花火了。
如果你也被它刷了屏,想必对结尾的话还有印象,“假如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在一起,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中没有节日,没有惊喜,没有感动,没有浪漫的话,那就叫做搭伙过日子吧!”
这段话在网上引起共鸣一片,目测以女同胞为主。一时间“搭伙过日子”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然而,醒醒吧,婚姻就是搭伙过日子。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是锦上添花,然而搭伙搭的好,才是婚姻长长久久、幸福美满的基础。
不信,你看,每一位步入婚姻的人其实都遵循着婚姻“三步曲”。
第一步 选择合伙人
爱情、容貌、性情、声音、家庭背景、金钱、权势、工作、学历、兴趣、价值观、“条件差不多”、“能赚钱”、“会过日子”……
想象一下,上述所有这些共同存放于一个超级大的百宝箱,而每一个选择步入婚姻殿堂的人,都会从中进行选择,挑选具备所衷情的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合的人,如果对方恰好也选中了她(他)或愿意,婚姻合伙人身份就此确立了。
婚姻的成立,是“合意”的结果。你情、我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才行。
爱情可以电闪石光,飞蛾扑火。作为社会关系最重要构成基石、牵系两大家族的婚姻,其构建肯定要慎重和理性的多。
《乱世佳人》中的斯嘉丽,把一众小伙迷的神魂颠倒,唯独卫希礼对她保持距离。如此佳人,不动心乎?
动则动矣,脑子没有昏掉而已。请看他们的对白:
卫希礼:我要和梅拉尼结婚了
斯嘉丽:可你不能!你喜欢我就不能和她结婚。
卫希礼:哦,亲爱的.....为什么非逼我说些会伤害你的话呢。我怎么才能让你明白!你这么年轻,遇事从来不假思索,你还不知道婚姻是怎么回事。(斯嘉丽:我知道我爱你......我想成为你的妻子。)
斯嘉丽:你并不爱梅拉尼。
卫希礼:她很象我,斯嘉丽。她是我们家族的一员。我们彼此理解。
斯嘉丽:可你爱我!
卫希礼:我怎能不爱你。你对生活满怀激情,而我没有。可是对于象我们俩这样秉性各异的人来说,这种爱是不足维系一场美满婚姻的。
看,这个清醒的男人,很能代表多数人的想法。他们把对热情似火的爱情放在心中,而选择性情、志趣、学历等更为接近的人结婚。(对战争,他也有清醒的认识。忧郁和优柔是读者对他的刻板印象。扯远了)
“爱你是我自己的事,和你有什么关系!”爱情尽可以如此霸道;婚姻却须得达成合意。
卫希礼和梅拉尼达成了共识,顺利结合为“婚姻合伙人”。斯嘉丽魅力四射、满腔深情却是一厢情愿,无法如愿。
《平凡世界》中的田润叶和孙少安,有情人难成眷属让人唏嘘感叹,但就孙少安而言,他比谁都清楚俩人之间的不可能。
润叶给了他温暖的爱,但光有爱不能帮他拉扯一家子人度过艰难,也因有爱,不忍让她跟着吃苦受穷。现实窘境面前,“不要彩礼”、“能吃苦过日子”才是硬道理。
所以吕秀莲是他的最佳选择。
第二步 选择你们的“搭伙”模式
有句话说,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的。
不管初衷如何,一旦携手,美满幸福的生活就成为共同的追求。树立“搭伙”意识,培养合伙人的“契约精神”反而比“谈情、说爱”更有助于达成所愿。
“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是陈奕迅和徐濠萦们的默契,逼格太高,注定小众;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抵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更符合寻常夫妻的合伙模式和心理期待。
说白了就是得有分工、有合作,共同为小家的幸福而努力。
至于分工的层次和任务的多寡比例,则需要双方动态调整,直至出现一个双方都比较愉快的平衡点。
作为情感因素较强的特殊合伙关系,忠诚、包容、陪伴、欣赏、体贴等也会影响平衡点的移动。
但无论怎样,情感的交流是重要基础和表现形式。
即便最任劳任怨没文化的农村妇女,也会控诉丈夫,“天天出去打牌,回家话连句话都不跟我说……”陪伴和交流,是她对合伙人的最低要求。
平衡点没找好,就容易出现冲突和摩擦。
人们常说,孩子出生前三年最考验夫妻感情。
孩子的降临,喜悦之余也让简单纯粹的家庭关系迅速复杂化。孩子的到来打破了固有的平衡,或加剧了不平衡。新的动态平衡未建立之前,常常出现一地鸡毛的狼狈。
比如说,丈夫一觉睡到大天亮而对夜啼的婴儿置若罔闻,照常打游戏、呼朋唤友而让妻子独自应付家里的忙乱;
比如说,妻子心怀委屈的诉说婆婆的强势,而丈夫则不屑的指责她对老人不孝;
比如说,她努力工作,用心照顾家庭,对未来怀有美好憧憬,他却不思进取,毫无激情……
他说她变了,不再温油可人,总在抱怨不满;她说他不爱他了,对她的付出熟视无睹……
于是,在“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哀伤中,爱情渐渐消磨殆尽。而没有感情打底的婚姻只会更脆弱。
“不敢倒下,因为后面有孩子,不敢生病,因为没人照顾。”,“老婆比婆婆更重要”,“女人结婚了,在娘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你就失去了所有,说到底最后就得到一个和你领证的人。如果这个人不能爱你,疼你,护你,那么你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了……”
类似主题文章的火爆,说明一个问题,妻子们太需要一个思想上“拎得清”、行动上和她并肩作战的“合伙人”了。
爱情?那是什么鬼?疲惫的身躯早已追不上它的影子。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一旦出现“不公平”感,人们往往通过减少投入、消极怠工、发牢骚、泄怨气、换比较对象等寻求心理的平衡。
这种现象在婚姻中的同样存在,且杀伤力更强。
怎么破?
家庭是情感的聚集地,职场是理性的交锋区,适当的理性克制纳入家庭生活中,反而是有益的。
这和“我们常常对陌生人微笑而对亲密的家人苛刻”是一个道理。
那么改变,就从树立“合伙人”意识开始。
无论男女,都要努力让自己从心理上首先成为一个“大人”,有“合伙”的意愿,并不断锤炼“合伙”的能力和水平。
我不是你的“老妈子”,你也不是我的“摇钱树”;我不做潇洒的“甩手掌柜”,也不让你成为满脸怨气的“黄脸婆”;我推掉不必要的应酬,多陪伴家人,分担家务,不让你哀怨烦躁沦为“假性单身”……
如此相亲相爱不相杀,方能携手并进。
第三步 愉快的荡起双桨,或散伙
想来,每一桩婚姻都来之不易。
克里斯多福.孟在著作《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中,将亲密关系分为四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
就婚姻关系来说,“绚丽”阶段自然是两情缱绻,山盟海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恩爱甜蜜的二人世界。
过了甜蜜期,随着家庭琐碎和矛盾不断增多、升级,对方曾经的优点都不见了,而缺点不断放大。他们大呼后悔,并埋怨自己当初瞎了眼,怎么选择了如此不堪的人。
大部分恋情和婚姻,都是在“幻灭”阶段宣告阵亡的。
对大部分人而言,换人的成本太高及重蹈覆辙的潜在风险,因而不是最佳解决策略。
若能痛定思痛,进入“自省”阶段,婚姻还有的救。
坐下来,心平气和的从承认和接受现存问题和自身问题出发,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及各自的责任,进而提出“整改”措施。
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共识和决心;检视某些内在的匮乏感,是不是须经由自己先满足,来获得力量和平静。
由此,进入“启示”阶段。
双方达成谅解,明确新的“契约”,愿意投入时间,投入关怀,此时婚姻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同步和互动很重要。
否则,只有一个结果,散伙。
愿你的婚姻“合伙”愉快,永不散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