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精神障碍,母亲先天性脊柱裂双下肢截肢。全家人的生活就靠父亲清醒状态下打零工挣的钱和姥姥、姥爷拾荒换来的钱维持。就是这样的家庭培养出了一个卓越的人才。
1999年,在沧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一个男婴出生了。他的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了希望。但全家人也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父亲患有精神障碍,母亲则是先天性脊柱裂双下肢截肢。一家人生怕孩子遗传了父母的毛病。经过检查,孩子一切正常,总算是一块石头落了地。
妈妈非常疼爱这个儿子,给他取名叫庞众望,对他寄予希望。因为爸爸的病情时好时坏,只能在清醒状态下打一些工,妈妈又是一个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姥姥姥爷虽然年岁大了,可是不得不拾荒换一些钱维持着一家人的生存。
小众望,虽然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中,但他很乐观、阳光,母亲和姥姥、姥爷都很爱他。他也很懂事,从小就学会了做家务、炒菜、煮饭,洗衣服,照顾妈妈,帮妈妈清洗便器。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从小就跟着姥姥一起拾荒,用拾荒换来的钱贴补家用。
小众望5岁这一年,他感觉身体不适。母亲带他到医院看病,他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如果想健康地活下去,必须尽早做手术,否则可能将危及生命。这如同一个霹雳打在了这个家的屋顶上。对于这个原本就很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手术的费用大约4万元左右,他们这个家已经家徒四壁,哪里拿得出4万元,这对于他们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小众望的生命处在生死边缘。
妈妈说什么都不能眼看着儿子的生命受到威胁。于是妈妈坐着轮椅,挨家挨户去借钱,总算凑够了手术的钱。小众望终于转危为安,捡回了一条命。
手术欠了一屁股债。但是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妈妈还是坚持让小众望完成学业,因为妈妈知道只有知识能改变命运。
为了还债,爸爸和亲戚外出打工,母亲靠做一些绣品挣钱。上了学的小众望,看到爸爸、妈妈姥、姥爷为这个家艰辛付出,他悄悄记在心里。课余时间他仍然去拾荒,上课他认真听讲,把功课学好。他把学习、生活、赚钱安排得有条不紊。
这个家虽然贫穷,但这是一个有爱的家庭。父母的爱、家人的爱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爱的温暖添补了生活的苦难。
有一次妈妈因严重贫血住进了医院,他生平第一次感到恐惧,他怕失去妈妈,失去这个家。妈妈住院期间,他请假在医院陪伴、照顾妈妈。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他还在医院旁边的餐馆打工,吃的、用的能省就省。
妈妈的病渐渐好转。他却在心底暗暗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状况。再次回到校园,他更加努力学习。他的家没有钱给他报各种补习班,但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每学期结束,他回报给妈妈的是一墙的金灿灿的奖状,这是他们家一道亮丽的风景。
他不但学习好,和同学相处融洽,人也阳光、乐观,他乐于助人。初中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城里的吴桥中学。因为距离家远了,他必须住校。他担心自己不能陪伴妈妈,妈妈会想他。在开学前,他给妈妈写了30多封信,交给了姥爷。让姥爷每天给妈妈读他的信,这样就如同他陪在妈妈身边。
他在信中嘱咐妈妈好好吃饭,照顾好自己。妈妈每每读到儿子的信,无限感慨。妈妈也时刻牵挂着儿子,儿子没有让妈妈失望。高中3年,儿子一直是全校第一、第二的好成绩。
2017年,他备战高考,考出了684分的好成绩。由于他的家庭情况特殊,他获得了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最高60分的加分,总计744分,荣获沧州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录取。
高考结束后,他和同学们一起举办了一个补习班,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一部分学费,给家里减轻些负担。
他的事迹在网上流传。社会上一些热心人士愿意出资资助他上大学,但他和妈妈都婉言谢绝了。他从小家庭条件不好,他知道谁赚钱都不容易。而清华提供贫困生补助和勤工俭学的机会,他想靠自己维持自己的生活。
2017年9月他走进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他第一个受到了清华校长邱勇的接待。邱校长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更上一层楼。并送给他一个爱心纪念封。里面有路费卡、自行车卡、购物券等等。
在清华的4年里,庞众望飞速成长,他的个人能力和魅力崭露头角,他被推选为团支书。他的学业、工作均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毕业后的庞众望获得了攻读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的资格。相信他的未来会凭借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好。
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但他可以选择成为怎样的人,选择怎样去生活。
庞众望没有被苦难压倒,而是养成了乐观、豁达的性格,他不怨天、不怨地、不怨父母,是因为在他的生命中从来不缺少爱。他的父母、他的家人用爱温暖了他。
苦难锻炼了他,使他更加坚强,他想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家庭,改变自己的命运。祝愿他达成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所有的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明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