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程漫漫,竟然有《你的名字》可以看。
去年夏天的话题作,秋时在伦敦都有上映。
记得《经济学人》有过一篇文章赞誉,说新海诚就此在西方世界声名鹊起,继宫崎骏之后,日本动画电影的又一块金子招牌又立了起来。
——还说宫崎骏又要出山了,简直对全世界动漫迷来说佳音不断。
其实我不知道这文章的重点到底是宫崎骏还是新海诚。
我只知道宫老退休跟戒烟一样,而诚哥到底清新得由外而内,怕是抵不住烟枪的攻势,只一口便要吐出血来。
新海坊主的作品看过一些,不粉不黑,顶多是个站在边界的路人——身后的喝彩声大了,便回头望一望,加入到看热闹的人群中去。大抵与鲁迅先生笔下看杀头的没什么区别罢。
就这样,抱着聊胜于无的期待,我随着彗星飞过了平流层……
(剧透预警,莫嗔莫怪。)
与诚哥之前的作品一样,画面无懈可击,叙事轻快简明,音乐合情合理——而时间线的跳跃与纠缠这样的题材正好让他一贯近乎流水账式的分镜显得别有深意,情境的切换也因此看上去更加灵动,让人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男女主角互换身体这样的扯淡设定。
(其实我总觉得自己在哪里看过近乎一样的设定,不仅仅是交换身体,还包括时间的错位,以及一方去找另一方时那一脸懵逼的红晕。)
我从来没法喜欢诚哥的原因,就在于他总是用着现实主义的笔墨,描绘着一个个浪漫主义的故事——如果你一定要跟我争论有些故事的现实主义性,那至少让我们妥协——那故事中的人物是浪漫主义的,水晶般透明,折射着玻璃柜台展示灯的炫目光辉。
我不敢说这只是一种消费。但甚至是我自己都没办法否认面对诚哥之前作品时心中那种单纯到让我自己觉得做作的悸动。
而这些东西在本作中被冲淡了……
也许仅仅是被其他消费要素,亦即流行创作常用的桥段所稀释:穿越、袭胸、拯救(一些)人类,甚至包括骑车去拯救人类路上女主露出的底裤。
又也许打从一开始,当主人公的存在变得与众不同,故事的发展终究仰赖于他们的爆种的时候,这个作品就没有办法只是停留在文艺小清晰的回眸里。
更棒的是主人公解决全村危机的方式,也就是全剧最紧急最紧张最紧凑的部分,并没有依赖套路式的超自然力量——他们使用了力量,但他们依靠的是信仰。
最让人恸绝的,则是两人在一次又一次的确认与一次又一次的呼唤之后,终于忘掉了对方的名字。
于是,我决定路人转黑。
就像新海诚之前的几部无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一样,故事到这里,主人公仍然没有做出任何选择。
在我看来,一个真正鲜活的人物绝不是作者的人偶,他应该是能够跳出作者的掌心,舞动出自己的命运的。我们给予他们以试炼,他们选择他们的未来。
终于,故事回到了开头主人公的独白:我感到茫然若失,但我到底在追寻什么呢?
直到——他们乘着两列电车意外重逢……
然而直到故事结束,主人公仍然没有做出任何选择。
不要以为我本来是想在这里反转一下的——我不是不想,只是实事求是——这绝不是一个出众的故事。
可动画电影从来不仅仅只是故事而已;不然做什么动画,放什么电影。
另外,主人公虽然没有,但新海诚做出了明确的选择。
哪怕是在电影的最后,诚哥是可以让男女主人公在台阶擦肩而过,仅仅只因一时的羞赧而错过一世的姻缘的。但他以监督的最高权限,替故事选择了一个美满的结局。
——而我,喜欢这样的结局。
只是飞机一旦回到地面,在高空还丰满的塑料瓶就会被压缩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