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是“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其实不然,父母是一样的,真的爱你,“有爸的孩子也是块宝”;可若是不爱,父母健在也是一种另类的孤独。
有个朋友,是个女孩,父母双全,还有一个弟弟。没有“按理说”应该比较好的样子。与谁相比较呢?单亲吗?孤儿吗?真残忍啊。
谁说父母健全的就会美满?谁说单亲孤儿就一定不幸。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举足轻重,做出了奠基。这话说的对,但是真正造就一个人的,是谁呢?有正确答案吗?我只知道,哭是婴儿的第一声响,那个时候有了天性,应该并不是“难改”的本性。所谓的本性,我认为是多种因素的影响:天性、父母、朋友、老师、社会和懂理之后的自我理解。
朋友今年25岁,她是个很孤独的人。她有父有母有弟有家,也生活了20年,却一直很孤独。因为她自6岁要上学了,才来到父母身边。那时她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人是“家人”。出生的时候计划生育很紧,所以将她送了出去,也是亲戚家寄养。我与她年岁差不大,所以清楚点。这么多年,她的性格一变再变,却似乎又从未变过。
不知道为什么,人们都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似乎都有一种莫名的排斥。我没有接触过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没有深入了解过他们,我没有权利对他们进行评价。可是社会有,所以我也就对他们形成这样的认知:多孤僻、敏感、内向、犯罪率高。说的只是个人,却涵盖了对家庭的评价。但其实,所有的孩子都会有可能变成这样。
其实,我并不知道我想要说什么,真的不知道。因为朋友最近非常不稳定,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帮助她,心里也很烦闷,焦躁,只是想着写点什么东西来舒缓一下。不是有人说过嘛: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如果有难过或生气的事,一定要着写下来,非常有助你派遣心中的不满,平复心情。因为在写的过程中,你一定要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期间你会组织语言,脑子里会形成对事件的不断复述与回忆,想着想着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事也就那样,犯得着生这么大的气,这么难过吗?我并不记得原话了,大致意思是这样,并且我觉得,如果是一个比较怎么样的人,也许会觉得其实只是自己没事找事,所以具体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可以自行去脑补。
朋友曾经用过这个方法,有我所认为的过程,却不太像是我认为的结局:她写过,后来告诉我写的字太多,没有一个固定的逻辑,思想比较混乱,在本子上涂涂写写,乱七八糟,最后反而觉得更加烦闷。我问她为什么不用电脑,她说不想用,觉得没有诚意,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这样觉得。我也觉得非常“黑人问号”。可我知道她太乱了,快没有耐心做任何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