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第55天
和爸妈在一起住了5个月了,这是我高中毕业之后,第一次和爸妈一起生活那么长时间。虽然,爸妈与我的生活方式很接近,他们也接受我的很多生活理念和婚姻观念,但我还是发现了我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典型的思维差异。这些发现很有意思,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思维差异一:我为钱服务,还是钱为我服务
我和父母最大的思维差别之一在于对金钱的看法。举个例子来说,我的一双拖鞋脏了,于是打算在e洗袋上下单,让洗衣公司的帮我洗一下鞋,爸爸赶紧阻止我说,洗鞋太贵了,他帮我洗。我发现,每次我要花钱购买某种服务的时候,爸爸都会企图阻止我,然后自己来解决。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思维差异,虽然爸妈的工资足够让他们过上舒适的生活,但是他们总是存在着一种省钱的思想,一件事情只要自己能干,就坚决不花钱。而我却完全相反,我觉得自己赚钱就是要让自己的生活更好,让钱来为我服务。
我觉得这种思维差异背后的根源是对于自我价值认知的差异,对我爸妈来说,他们愿意用自己的时间和体力去“换钱”,而对我来说,我把自己的时间看得比钱更珍贵,因为我可以用这些时间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创造更多价值。这其实和《稀缺》当中的核心观点有些不谋而合:只有当我们摆脱了这种稀缺心态之后,才能释放出更多“带宽”去思维与未来以及价值创造的事情。所以,我从来不把那些生活中可以用钱来解决的问题当成是问题,只要能用钱解决,就用钱解决,然后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思维差异二:机械生活观和有机生活观
我和爸妈经常会在吃饭这件事情上有争议,他们认为到点了就应该吃饭,不管饿不饿,而且要多吃点,免得待会儿会饿。而我更喜欢在饿的时候吃,然后每次不要吃得太饱。
我们关于这个问题的对话其实很有意思:每次吃饭的时候,爸妈都会劝我再多吃点,理由是,多吃点待会儿就不会饿,而我的回答是,饿了就再吃呀!其实我每天就在家工作,饿了随时都能吃东西,而且我在下午的时候经常会给自己准备个下午茶。还比如,我饿的时候会吃东西,这时,妈妈会阻止我,理由是,一会儿吃饭的时候会吃不下饭。这种逻辑有时让我哭笑不得。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我爸妈却要我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去生活,只能在规定的时间点吃饭。
这种思维差异在于对“规则”的理解。所有规则的产生都是有其时代背景的,其实人类一日三餐的这种生活方式,相对整个人类的进化而言,存在的时间是十分短暂的,而在大部分时间内(采集狩猎时期),原始人类都是有了吃就吃,没有吃就饿着,没有什么固定时间吃饭的这种规矩。而人类开始有这种一日三餐的生活习惯其实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结果,因为我们的时间被机械的分割了,所有人都在同一时间上班,同一时间吃饭,而吃饭要多吃点是因为在工作的时候是没有饭吃的,所以为了避免饿,就得多吃。但这并不是最佳的饮食方式,最佳的方式应该是少食多餐。
对于我爸妈来说,他们的思想已经被禁锢了,他们一辈子都是这么生活的,即便那些限制已经没有了,他们还是守着那些规则。而对我来说,我很少被规则束缚,我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调整,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机械地去遵守那是所谓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