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点灯的事业,教师就是点灯人。要想点亮别人那些灯,自己首先要亮起来。我在教育一线耕耘了32载的老牛就这样淡淡地做着。
读书、读自然、读社会,就是给自己这盏灯里添油加亮。忙里偷闲时读点中外经典进行一下“富脑行动”让脑袋点亮眼睛。读点苏格拉底,读点孔子,拔拔思想的高度,让自己懂得凡事三思而后行,行之有道,言之有理;读点唐诗宋词,清理一下语言垃圾,让自己张嘴便能口吐莲花,愉悦别人,快乐自己;读读司马迁、左丘明,理理自家思维那条线,让自己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读读罗贯中、曹雪芹摸摸心灵深处那层膜,让自己生命有厚度、思想有宽度。壮游自然,细读社会,每天都要给自己一个丰富自己的理由。
灯里的油越深燃越久。有灯油就要尽情的燃。教师的笔如战士的枪,越磨越亮堂。舌耘课堂,笔耕纸墨,恬淡着思维的火花和教育的细枝末节,在垒石成渠的过程中享受着无心插柳之乐。二三十年来,我共有二三十篇各种文章发表在国家、省市级报纸刊物上或被专著选中出版。《中观设计,让课堂回归自然》一文在2011年,全国课改10周年大讨论时被选登于《中国教师报》,引起全国教育人的广泛关注。2005年,我的文章《从“保姆式”服务,到“点菜式”消费——浅谈班级工作》被《现代教育导报》选为头版头条发表,引导别人也告诫自己如何做好服务式教育。2017年的《山东教育》连续两期选登我的文章:《要“给力”,不要“浮云”》谈写字教学,《冷静看课改,热心待花开》谈的是课程改革过程中教育一线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对策。给教育提一下醒,便于更好地前行。
教育就是用一棵树摇动旁人的树,以一朵云推动别的云,用一颗心推动别的心,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心若在,教育就在,而且无处不在。三十二年过去,其行坎坷,其获满满。霜染两鬓换来的是莘莘学子快乐健康成长。有一些学生的孩子又成了我的学生,有一位现任家长回家跟孩子交流谈到教育的事全部以“咱老师……”开头。如“咱老师又布置了什么作业?”“咱老师有没有批评咱?”“咱老师今午有没有表扬咱?”……
一位已经毕业近三十年的学生在济南工作,突然有一天把我给他四年级时写给他的操行评语发给了我。透过屏幕我看到那已经泛黄的纸和我年幼时那蹩脚的书写,让我汗颜许久。但是学生却一直保存了三十年,而且还说是拿来教育下一代。让我着实感动了一把。
还有一个学生,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他在哪儿工作,成绩如何,但是有一次我在网上搜集资料,突然发现了我的名字,内容大致是他在回家过春节时,突然想起来他一生求学中难忘的几个老师,其中小学老师就是我,我又被温暖戳了一下老心脏。
一年高考成绩公布,录取结束,有两个孩子到我家汇报高考情况,一个考入厦门大学,一个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一个初中时奥数一等奖,一个高中时奥数一等奖。学识与我这个小学语文教师没什么大关系,他们高考后想到时看望小学老师,而且谈的话题大多是我教他们时的种种不堪。有时让我脸红、无言以对,但他们一直津津乐道,直至夕阳西下,家长催他们回家吃饭才依依惜别。
三十多年再回首,我做了什么事,没有几件可以记得清。跟以往的学生们交流,也曾没听他们说起我多少光彩照人的往事,只不过是在课堂内外与他们之间的一些轻言细语、嘘寒问暖而已。可能就是这些生活小事给他们埋下了善意的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并逐渐开花结果。我们引燃了他们,他们奋力燃放,回过头来又不忘引燃之源,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这源头吧!
教师是一片美丽的叶子,自己吸收营养滋养大树与树上的果实;教师就是一盏拨亮了的明灯,在点亮自己的同时点燃燎原之火。我就是这样一片小小的叶子,一片生长在最最普通的那株树上的最最普通的叶子,但我也与其他叶子一起共同厚植于这片绿树,绿树植根于这片广袤的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