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米和王玉兰分别后,回到家。把王玉兰留给她的鞋样释如珍宝,每天一有时间就反复观察图案的角度,线条的粗细,整体的布局等等。还尝试把鞋垫做得更精美,更生动些。
经过两个月的熟悉,她已经不用临摹鞋样,完全可以自己创作出相似的图案,并且能随心所欲地绣出让人喜爱的鞋垫。渐渐地,她在杨家庄远近闻名,成为为数不多的女工高手。
农历六月,正是乡下收小麦的农忙时节。大家都趁着晴天想把小麦装进袋子,放在家里就心安了。
就在这节骨眼上,杨小米的外婆由于农忙时不小心把手割破了,不能自己做饭,母亲要忙自己家,所以母亲派她照顾外婆,帮外婆做饭。
外婆家在牡丹村,离杨小米家五公里路,要步行大半天才能到。再加上天热,她走了很久很久,就是到不了外婆家。
牡丹村因漫山遍野的牡丹而得名,每到夏季,各种各样的牡丹灿烂地盛开。杨小米走在万花丛中,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
自从和王玉兰相遇后,杨小米的心思一直在鞋垫上,尤其是她从临摹到自己创作,她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花,都仔细观察,花瓣从盛开到凋谢,形状各不相同。此时杨小米也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她要把每种花瓣的形状记在心里,回去后赶紧把它画下来,将来好绣鞋垫。
杨小米正低着头,深情地嗅着一朵白牡丹。突然,不远处传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杨小米赶紧抬起头,只见一男子摇头晃脑,嘴里不断吟着这几句诗,感觉很投入的样子。她断定那男子没有看到她刚刚的神情,就镇定多了。连忙整理了一下衣服,开始端端正正地走路。
那男子听到脚步声,停止了吟诵。开始打量迎面而来的这位姑娘,大概有十四五岁,一头浓密的麻花辫顺在身体一侧,身体的曲线体现出她良好的发育状况,那男子看到杨小米,似乎若有所思。
而杨小米呢,刚开始只是听到那男子低沉而有力的声音,这会儿定睛一看,只见那男子面容清瘦,性格平和,像个读过书的,身上有种儒雅之气。杨小米心想,这个男子好像在哪里见过一般。
他们这样互相打量着对方,擦肩而过。
不料,当那男子走过五六步远时,回头看了看杨小米,路上好像有一串钥匙,那男子随口喊到:“姑娘,这儿有一串钥匙,不知道是不是你的?”
杨小米连忙摸摸衣兜,果然,什么也没有,她连忙走上前,那男子已经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她身边,把钥匙递到她手里。
杨小米柔和地说道:“谢谢你!兴许是我刚刚看牡丹花,不注意丢了。这串钥匙很重要,幸亏你捡到了,不然我就闯祸了。”
那男子说:“姑娘客气了。姑娘哪里人?好像在哪里见过。”杨小米感觉很奇怪,这个男子也说好像在哪里见过我,真是又惊又喜。不过姑娘矜持的本能让她面色不露喜色。她说:“你捡到钥匙我是很感谢你。你既不知道我是哪里人,又怎么说在哪里见过,净说些胡话。”男子急了,连忙说:“我没有胡说,是真的。我家就在牡丹村旁边的张家庄,我叫张润生,姑娘你不要误会,我是说你是不是牡丹村附近的?”
杨小米看着张润生紧张的样子,噗嗤地笑了,说:“我开玩笑呢,你这么当真。或许我们之前见过,只是互相不认识而已。”
张润生听杨小米这么说,才释然了。
张润生看着眼前五彩缤纷的牡丹花,色泽艳丽,有红、黄、白、绿、紫,即使花色同为红花,有的如似丹,有的像火,有的却似红玛瑙那样晶莹;同为白花,有的似冰,有的若银,有的宛如白玉。花香沁人肺腑,令人陶醉。张润生没想到在这小小的村庄尽然有如此花色多的牡丹,他看得如痴如醉,沉浸在这美丽的花海中,思绪早已飘到遥远的地方。
杨小米看着张润生如此痴迷地看着这片花海,低声地说:“牡丹不仅好看,而且很有用。牡丹的根皮叫丹皮,是名贵的药材,有清热凉血、散瘀的功效。”
张润生惊奇地看着杨小米,说:“这个你都知道,实属难得。不过中书舍人咏牡丹诗,其中‘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之句,当时唐明皇听了,大加赞赏,并叫贵妃在妆镜台前喝一紫金盏酒,表现诗中描写的意境,牡丹从此赢得了‘国色天香’的美誉。没想到我们村附近这片牡丹花开得这么好。”
杨小米认真地听着,心里想很是敬佩这个张润生,就说:“我也很喜欢这片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