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许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朱光潜先生轻轻松松地就说出来了。
谈谈象牙之塔和十字街头:走向十字街头,也就是哲学文学趋向现实。学术走向十字街头,相当于是天下公物,流向人间,雅俗共赏。但是,流向“十字街头”却又不免俗化,殉道者变为市场偶像,老庄变成骗铜子道士,易学变成摆摊占卜,佛学就是秃头肥脑蠢和尚。而在“象牙之塔”待久了最终也会变为不流通的清水,污浊恶臭。所以我们青年应该时时戒备十字街头的危险,时时回首象牙之塔。
谈谈选科:已经选择了民大,选学校问题就抛开不谈。选科问题上,朱光潜先生认为,“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一味迎合社会需求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任何科目,只要你有兴趣,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就能服务于社会。最重要的是,学问在朱光潜先生看来是第二位的,第一位是生活和享受。不为事业而忘却生活,这不是摆烂,而是真真正正的活着。我是按兴趣选科的,高考物化生的我毅然选择了新传,而后又在发展潜力高的新闻学、找工作容易的广告学、“啥也不是”的广电学中选择了广电,“无他,唯兴趣尔”。新闻学或许发展更好,广告或许应用更广,但是我还是喜欢去用镜头记录东西。
谈谈现代做学问: 不重根基而侈谈高远。学问是先博大才能精深,而许多人往往忽略博大,想把单单一方面做深,“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这是朱光潜先生对当代青年出现的问题的总结。洋洋发表议论的人不通哲学,不通文学,不通历史,东抄西抄,堆砌成篇,反而窃笑。最可怕的是什么,最可怕的是还有一群“文化人”附和。
谈谈理智:行为之发生,大半由隐意识中的情意综主持。事后须得解释辩护,于是才找出种种理由来。这便是理性化。而理智自身也不过是感情的变相。理智的生活是狭隘的,冷酷的。世间有许多事需得有几分傻气的人才能去做。纯信理智的人天天都精打细算,许多不利于己的事他决不肯去做的。历史上许多侠烈的事迹都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
谈谈杂理:太过重实用,就会导致浅薄。仔细想想,中国人确实是最重实用的民族,凡事都带有目标。读书是为了做官,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试就学校教育的现状看罢:坏的呢,教师目的但在地位、薪水,学生目的但在文凭资格;较好的呢,教师想把学生嵌入某种预定的铸型去,学生想怎样揣摩世尚毕业后去问世谋事”。朱光潜先生一语道破当时社会教育现状,甚至是目前社会教育也存在的问题。学校与社会脱节,教育与生活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