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5)粉笔春秋,清风桃李

蝉鸣渐歇,桂香漫过窗棂,第41个教师节悄然而至,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感恩的暖意。

01

我的老师们

那些曾站在三尺讲台之上的身影,如同一盏盏明灯,在我成长的漫漫长夜里,照亮前路,指引方向。

还记得吗?课堂上,老师握着粉笔的手在黑板上沙沙游走,将知识的种子播撒进我们心田。他们时而循循善诱,用生动的例子拆解复杂的难题;时而语重心长,用真诚的话语唤醒我们对未来的向往。

那些被阳光晒得有些发烫的午后,老师的声音温和而有力,驱散了困倦,也点燃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

课间的办公室里,总有老师忙碌的身影。他们耐心地解答着我们的疑问,哪怕是一个微小的知识点,也会反复讲解,直到我们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作业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与圈点,是老师用心的痕迹,每一个勾叉都承载着期待,每一句评语都饱含着关怀。

老师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在我们犯错时,他们严厉中带着包容,让我们明白是非对错;在我们迷茫时,他们用自身的经历给予力量,让我们重拾前行的勇气。他们像园丁,悉心修剪着我们这些幼苗的枝丫,盼着我们能长得笔直、挺拔。

如今,我们或许已走出校园,奔赴各自的人生旅程,但老师的教诲始终烙印在心间。那些温暖的瞬间,那些充满力量的话语,早已化作我们面对风雨的底气,成为我们人生行囊中最珍贵的宝藏。

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轻轻道一声:老师,谢谢您。愿岁月温柔待您,一如您曾温柔待我们。

02

有一首歌曲唱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果然长大之后我自己也成了老师。

自打大学毕业就进中学当老师,乐此不惫三十年的教师生涯,虽然没做到“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境界,但也找到“教书育人的乐趣”。讲台上是学生们献给老师的小花篮,看着讲台边上那支半截的白粉笔,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不仅在心里在轻轻叩问:这三十年的讲台岁月,你还记得多少?

是啊,时光飞逝,不经意间,就开比如退休的年纪。仿佛还能再昨天,从初握粉笔时的紧张忐忑,到如今信手拈来的从容,这三尺讲台,站了整整三十年。

记得第一次走进教室,黑板擦得锃亮,阳光里浮动的粉笔灰让我有些恍惚——这就是我要扎根的地方吗?握着那支比想象中更重的粉笔,手心沁出细汗,连写板书的手都带着微颤。

可当看到台下几十双亮晶晶的眼睛,像缀满星光的夜空,忽然就定了神:这,就是我的“春秋”,要一笔一画认真写。

三十年来,粉笔换了一盒又一盒,黑板擦了一遍又一遍。我见过凌晨五点的备课室,台灯把教案上的字迹映得格外清晰;也记得深夜里批改作业,红笔在本子上圈点,连学生写错的一个标点都舍不得放过。孩子们总笑我袖口的粉笔灰,说像冬天没扫尽的雪,可只有我知道,那“雪”里藏着多少个反复打磨的课件,藏着多少句想了又想的讲解。

有一次,为了讲清楚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我在黑板上画了整整三版图,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点头说“懂了”,才发现手腕早已酸得抬不起来。那时不懂什么是“奉献”,只觉得:要对这些孩子负责,要让他们带着知识的光亮走出教室。

也渐渐读懂了“两袖清风”的重量。这三十年,我没收过学生的一份贵重的礼物,却收到过最珍贵的“心意”——毕业多年的孩子寄来的明信片,说“老师,我现在也成了一名老师,像您当年那样握起了粉笔”;曾经调皮捣蛋的学生,如今成了医生,特意来告诉我“当年您说‘做事要踏实’,我一直记着”。

我见过太多孩子从懵懂走向成熟,从迷茫找到方向,就像看着园子里的小苗,从抽枝到开花,不疾不徐,却自有力量。原来“润桃李”从不是图什么回报,而是当你看着自己培育的孩子,能成为正直、有用的人,那种从心底里涌上来的欢喜,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这些年,也有过疲惫的时候。看着身边有人转行,有人抱怨工作辛苦,我不是没动摇过。可每当新学期开学,看到教室里一张张崭新的面孔,听到那句清脆的“老师好”,所有的倦意都烟消云散。我慢慢明白,教师这个职业,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双向的奔赴——我们用知识滋养学生,学生也用他们的成长,温暖着我们的岁月。

如今,我的鬓角也添了白发,像当年我敬重的老师那样。再看案头的粉笔,忽然觉得它不再是普通的教具,而是串联起三十年时光的纽带,一头连着我初登讲台的初心,一头系着孩子们闪闪发光的未来。

写在最后

教师节的风,带着桂香吹进窗来。想对自己说,也对所有同行说:一支粉笔写春秋,写的是岁月,更是热爱;两袖清风润桃李,润的是成长,更是初心。

这三尺讲台,我们站得值得,守得心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