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是有误解的,最常见的不外“心理咨询师面对的都是些心理不正常的人,时间长了也会变不正常”、“心理咨询师是盛放消极情绪的垃圾桶,时间长了自己也会抑郁”等等,我告诉你,真相不是这样的。
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助人自助,这是指对求助者而言,实际咨询过程中获得疗愈的不仅仅是求助者,也包括咨询师自己。
可以说,心理咨询是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一个双向疗愈的过程。
我们得承认,没有身体健康100分的人,同样,也没有心理健康100分的人。常态情形下,只不过是谁更健康一些,或谁更病态一些的区别。那咨询师作为治疗者,是怎么被“反疗愈”的呢?我们从对意识与潜意识的理解来了解下。
先普及一下概念。意识指的是我们在清醒状态下对自身及自身所处环境的觉知,潜意识相应指的就是那些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但不能被我们觉知到的内容。比如我知道我在喝水、我知道外面下雨了属于意识内容,而梦和口误等属于潜意识内容,对我们来说,它们不知因何发生,不知为何而起。
意识与潜意识相加组成我们全部精神(心理)世界,而人性是内部精神世界的外在投射,可以说人性也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叠加。
如果说人性(心理整体)是海中漂浮的冰山,那海平面之上的部分相当于意识,海平面之下的就是潜意识了。
除了我们的自然(生理)属性,身为“万物之灵”,我们主要是以社会人存在的。所以我们的意识内容不可避免受限于社会规则,以保证在现实条件下自我需要的满足。
冰山理论让我们看到意识呈现的只是人性的极小部分,可即便这极小部分,很可能大多也是不真实的,只是我们自以为是的虚妄假象。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我们都活在自己构造的主观世界里。
人性的大部分、真实的部分,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被压抑、抑制着。当然这不是我们故意的,更不是我们愿意的,反而让其主动呈现是我们难以完成的任务。我们的生命很大一部分其实是被我们的潜意识所影响。荣格说,潜意识操控着我们的人生,而我们称其为命运。
难以完成也并非完全不能完成。
弗洛伊德把心理治疗简单定义为利用移情处理阻抗。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正是通过自己的反移情来体验来访者的移情,完成对来访者的深度理解而找到问题症结,最终实现咨询目标的。
处理阻抗简单了说,就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去除压抑、抑制潜意识内容的桎梏,使潜意识内容得以明晰进而呈现的过程呀!所以弗大爷又说,只要潜意识内容能呈现到意识层面,心理症状就有可能消失。
移情也好反移情也好,都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的,包括咨询师的反移情,并不是空穴来风,也是自己潜意识里某些东西被激发才能产生,只不过咨询师的专业素养支持他能捕捉到这一点,并在觉察后显现在意识层面而已。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咨询过程不仅求助者通过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让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内容经过咨询师的专业协助得以呈现,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恢复与提高。咨询师自身也会在这种潜意识内容激发与被激发的过程中,更多地认识自己、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从而促进自身成长发展。
心智成熟没有止境,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一个终生发展过程。由此说,心理咨询是一个咨询师与来访者双向疗愈共同成长的过程。
潜意识内容如果得以呈现,是藏在幽微处的人性得以呈现在体验层面被我们感知。而“人性”全部、“人性”本性,同宇宙天地万物是一致的呀,这个一致包括蓬勃向上、趋于完善、没有(无需)评判、遵从自然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佛家所言的“佛性”也可以说是完整人性,等同于整体人性。所谓“明心见性”也就有了明晰呈现潜意识的意思。
这样一想,心理咨询是不是有了那么几分修行的意思在里面呢。
不同的是,如果人性或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是一座山,那宗教修行好比人进入大山,面壁冥想山的全貌,日积月累年年过,最后能达到目标者绝对是人瑞级别的。而理想的心理咨询相当于一个人陪着你,以心理学为拐杖,从山脚下开始探索大山的角角落落,最终陪你站在山顶,山的全貌你已了然于心。
当然这个过程也会很漫长。有位心理学家Harry Guntrip,他在一篇《我与费尔贝恩和温尼科特的分析经历》的文章里就“精神分析心理治疗能达到什么样的最终效果”,详细谈了自己接受精神分析的全过程。也是在费尔贝恩和温尼科特两位大师的陪伴下,花了近20年才完成这个任务。
恍然也就明白了曾奇峰为什么说精神分析是人格鉴赏学,是一门艺术,他为什么建议我们如果有钱又有闲,不妨找个专业人士做做精神分析。盖因挖掘、开发潜意识,没有比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派)更好的工具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咨询也可以看成是咨询师与来访者结成联盟,在咨询师提供的专业抱持性安全环境中,遵守共同约定的规则,俩人一起探索奇妙而又风光无限的人性风景的一段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