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6:40
就寝:23:00
天气:晴
心情:平静
任务清单
昨日完成的任务,最重要的三件事:背单词,心理课,发录音
周目标·完成进度
单词突击记忆600个
学习·信息·阅读
“好我”,其实就是父母对我们的期待。如果符合这个期待,在父母眼里,我们就是好的;不符合这个期待,我们就是坏的。一个人执着于“好我”时,是执着于用这种方式和他人建立关系。“好我”的对立面,会被一个人视为“坏我”,我们会想办法避免它,因为我们不仅头脑上认为它“坏”,也担心它一旦呈现,关系就会被破坏,别人会不喜欢自己。
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就是:听家长的话。一直认为这样做天经地义,不听话就是坏孩子,就会失去父母的关爱。可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样刻意的迎合讨好家长,失去的是自己。
当一个人的意识,和自我的一部分特质彻底失去联系时,这个人就会受潜意识的支配,去接近一个明显具备这一特质的人,通过和这个人联系,去碰触自己内心的这一部分。所以在关系中,更容易看到A与-A的存在。
择偶符合这一规律,交友其实也符合这一规律。我们喜欢把这种两人性格迥异,但关系还能长时间维持的情况,说成是互补。甚至处于这种情况中的当事人,也往往表达出一种无奈,但其实这恰恰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当然,是潜意识的选择,我们主观上并不觉知。
“好我”和“坏我”,A与-A,意味着二元对立。我们越是持有这个二元对立的好坏观,就意味着我们的内心和人性越分裂,我们要警惕极端的分裂。如果分裂太严重,就会出现,我们意识上拼尽全力让自己只处于“好我”这一面,但我们的“坏我”,就容易以极有破坏力的方式出现。
要有意识的去觉知自己的坏我,甚至要适当的时候和方式去满足这个坏我的需求。无视或是压抑坏我的需求,只能造成自己人性的分裂,产生的破坏性是我们无法预计的。
健康·饮食·锻炼
冥想20分钟
工作·思考
开始着手分析美国进口数据,挖掘潜在的大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