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节课?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上?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怎么样?他们参与课堂吗?这样的问题,是每位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每一位老师都在寻找这样的答案。每位老师都在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来实践这几个问题。
崔成林教授提出的“总分总结构化思维数学教学模式”,以及我县教研室提出的思维课堂教学模式,对比找次品这一节课,相互印证,体会思维课堂。
比如我在上找次品的一节课时,使用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我从两条线来组织教学,一条线是问题线,一条线式思维活动线。
问题线:
在课堂中提出如下问题,组成一个问题串,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使知识学习的过程变成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建构的完整过程。
1.怎样同一堆乒乓球中找出一个重量较轻的乒乓球呢?
2.怎样从三个球中找出一个次品球?
3.怎样从9个球中找出一个次品球?应该把9个球分成几份,每份几个?
4.怎样从n个球中找出一个次品球?
5.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
这样的一条问题线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课堂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问题的解决,也使知识得到了掌握。
思维线:
在这一堂课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明显的分为思维导引,思维独立,思维碰撞,思维迁移。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结构化思维建立的过程。
我觉得问题线,特别符合崔教授提出的项目驱动,分为情境教学、问题引领、任务驱动。
课堂我使用一个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乒乓球吗?老师特别喜欢乒乓球。有一天,我到乒乓球训练馆看到。乒乓球台上有好多的乒乓球教练员告诉我,这些乒乓球中有一个乒乓球重量较轻,是个次品。
怎样才能找到这个重量较轻的乒乓球呢?
采用这样的情境教学,是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乒乓球馆的情景,形成了一个正在打乒乓球的生活情境,在这个生活情境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找到这个次品的乒乓球,这是一个数学的问题,需要我们来探讨解决。用问题来引领知识的学习。用问题串层层递进,最终问题的解决就,知识也掌握了。用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有方法,有解决方案。这样的活动是有效的,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的全过程中,任务驱动是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
思维线,符合崔教授提出的“分步递进.多维对话、思维建构”。这段话提出了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策略,以及思维活动的过程。
迁移运用为终。思维迁移,新知运用,成果集成,这三句话体现了学生的思维的结果,也体现了问题解决的结果,也体现了知识的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