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在重庆,9月10日(2017年)参观了仰慕已久的大足石刻,这里在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观后感慨良多。大足石刻很多,重要的共有五处,分别为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石篆山石刻,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最为著名,保存最为完好。我们参观的是其中的宝顶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刻造像代表。
我们住在重庆解放碑旁边的海逸酒店,到大足宝顶山石刻大约有110公里乘车要两个小时。上午九点出发,先到大足荷花山庄吃了中饭,然后上宝顶山。有导游带着游览了大足宝顶山石刻群,用时两小时。宝顶石刻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历时70余年,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所显示的故事内容和zongjiao生活哲理对世人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涵盖社会思想博大,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厌。
中国古代有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四大著名石窟,我只看过龙门石窟,那是典型的佛教文化艺术,作为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大足石刻开凿较晚,始于唐盛于宋,历时250多年,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大足石刻与四大石窟齐名,独具特色,宝顶山石刻位于大佛湾,始凿于南宋年间,气势磅礴,宛如一卷镌刻在500多米的崖壁上的连环图画,前后内容连接,雕像无一雷同。观看大足石刻和龙门石窟的造像可见其表现方式和内容形式非常不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大主体的儒家、道教及佛教,在其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总趋势是由"相互对抗"走向"相互融合"。大足石刻体现了三教合流社会潮流,而且佛教的世俗化、民族化、生活化特别显著,可以说完全是中国化的zongjiao。
宝顶山大佛湾石刻造像依山势崖形雕刻,浮雕高大,题材广泛,龛窟衔接,布局雅谨,整体感强,气象壮观。佛像构思新奇,雕刻技艺娴熟,世俗色彩浓郁。内容多属佛经故事。石刻珍品比肩接踵。有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父母恩重经变像、地狱变像、圆觉道场、牧牛道场等最为著名。
宝顶山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化、生活化的典范。造像内容和表手法都力求生活化。如父母恩重经变相通过求子、怀胎、临产,以及养育子女的过程,形象生动,感人肺腑。牧牛图长达30余米,刻出林泉山涧,云雾缭绕,其间穿插“十牛、十牧”,抒情诗般地再现了牧牛生活。又如横笛独奏的“吹笛女”,充满内心喜悦的“养鸡女”,酒后昏乱的“父子不识”、“夫妻不识”、“兄弟不识”、“姐妹不识”的“醉酒图”等等,无不活灵活现。雕刻大师们体验生活之精微,再现生活之准确,令人叹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