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是家长最烦心的事情之一。
其实,所有的叛逆都表示着孩子在长大。
孩子会经历三个叛逆期,分别是第一次叛逆期:2到3岁,第二次叛逆期:7到9岁,第三次叛逆期:12到15岁的青春期。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会表现出不同的叛逆行为,如果能够理解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也许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第一次叛逆期 2到3岁
这是婴儿向幼儿过渡的时期,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孩子自主和独立意识在增强。知道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心理原因,就不要在发脾气或打骂孩子了!
实用招数:
❂ 温柔而坚定地拒绝孩子的哭闹和不合理的要求。切记不可缴械投降,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
因为一旦让孩子在自己哭闹和大人满足要求之间建立联系,认为哭闹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便会把哭闹变成一种手段。
❂ 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岁是独立的开始,孩子在跨越这一步时心理上会有所抵触,情绪容易焦躁,常常乱发脾气,对爸爸妈妈进行语言攻击,比如“坏妈妈”,甚至是扔玩具、咬人、打人等。
这时我们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要清楚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孩子情绪失控,不是他们真实的想法。
然后帮助孩子化解负面的情绪,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生气,什么是难过,什么是开心。当他们生气时,要说出“我生气了”,而不是用武力或言语攻击来表达。
❂ 鼓励孩子的自主性
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了,他们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
他们想自己做自己的主,想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父母也就不要再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命令孩子了,而是在允许的空间内,鼓励孩子去探索,自己做决定,自己动手。
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然后自己动手吃饭穿衣。
第二次叛逆期 7到9岁
7--9岁,是孩子由幼儿向少年过渡阶段。他们赖床、不收拾房间、挑食,做作业拖拉、看电视毫无节制、厌学,爱和父母对着干等。
自己以为已经是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便急于想挣脱家长的掌控,于是处处和父母唱反调。
而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尊重孩子,遇事多和孩子商量,用细心、耐心、爱心和一些聪慧的技巧陪伴孩子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实用招数:
家长不要过度地限制孩子爱玩的天性和自由,在可操控的范围内给予孩子相对的自由。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要民主,不要权威。
第三次叛逆期 12到15岁的青春期
科学家发现,荷尔蒙使大脑中掌管情绪的地方——杏仁核特别活跃,因此青少年的情绪起伏都比较大。
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最好途径就是平等、尊重,父母要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阵营,保持亲子沟通的顺畅。
给孩子留一定的空间,不要干涉太多,侵入太多。
我们一定要记住一点,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处理孩子的叛逆,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方式;面对孩子的叛逆,家长尽量做到不打不骂不动气。
多理解包容,理解他们情绪风暴的背后是有着不同的原因。
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要共情。不点评,不强压。
引导孩子学会合适的宣泄情绪的方法。如:和家人沟通;找朋友倾诉;听音乐;写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