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简介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哈佛商学院教授,因其在企业创新方面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被尊称为“创新大师”。1997年,当《创新者的窘境》英文版出版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只是哈佛商学院的助理教授。而此书一出,就确立了他在创新技术管理领域的权威地位。
2、文章主旨:
该书主要是讲为什么以往技术领先的企业在面临突破性技术时往往会失去领先地位的原因。答案就是领先企业太注重现有客户和市场了。
3、名词解释:
【创新】:创新指的是其中某项技术发生的变化。
【窘境】:管理层做出的合理和适当的决策可能会对企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可能导致企业丧失其市场领先地位。
【延续性技术】:延续性技术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根据主要市场的主流消费者一直以来多看重的性能层面来提高成熟产品的性能。
【破坏性技术】:破坏性技术给市场带来了以往截然不同的价值主张。一般来说,破坏性技术产品的性能要低于主流市场的成熟产品,但它们拥有一些边缘消费者所看重的其他特性。基于破坏性技术的产品通常价格更低、性能更简单、体积更小,而且通常更为方便消费者使用。
4、核心概念:
延续性技术VS破坏性技术,领先企业在前者可以保持优势,但新兴企业率先携后者进入边缘市场,最后发力主流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文中讲述了很多案例以及几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
在《创新者的窘境》中,克里斯坦森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管理良好的企业会遭遇失败。他的结论是,让这些企业取得成功的管理模式阻碍了公司进行颠覆性创新。而这些新技术最终使公司的业务遭到淘汰。
关于破坏性技术创新的概念,克里斯坦森在《滑向未来利润源》中有一张图,主要说明破坏性技术在时间、性能、客户、市场4者之间关系。
阴影区域所描绘的那一条轨迹显示了在一段时间内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改进有多少能被客户吸纳。另一条用实线表示的轨迹描述了行业创新者在推出新型改良产品时性能的提高幅度。
当破坏性技术进行改变时,也就是技术性能进行提升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更好的满足主流市场客户的接纳性能,从而为产品或者服务----进入下级市场提供了可能性。
5、总结思考:
优秀的管理者只做对企业有意义的事情,而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则由企业所处的价值网络来决定。
价值网络针对的是不一样的细分领域,成本结构、用户需求、性能属性等都属于价值网络的界限。